陈溪:重塑香港以及未来的亚洲

人访问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燃起香港和整个湾区的希望,但在它成为真正的增长动力前,让我们再次审视香港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及摆在桌面上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资金和人力资源向金融、地产、咨询、法律等服务业过度集中,导致香港社会难以向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及底层百姓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使其难以负担起住房和生计,这也成为香港社会稳定的最大挑战。

有专家提出兴建公租房,并在香港北部力推高科技产业。这是可行之路。在北部的新界地区有大片可供开发的土地,我也相信香港特首有足够魄力简化行政流程,加速解决产权或立法问题。此外,高科技产业也的确可以提供大量高质量就业。

然而,香港政府是否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非常难。

香港的就业结构决定了利益结构

从香港统计局所公布数据可知,香港就业结构大体分四类:(1)贸易、消费;(2)物流、信息通信;(3)金融、地产与专业服务;(4)公共事务。它们分别占总就业比例的约25%、12%、25%、23%。这些就业支撑着香港的全球贸易、物流和金融中心地位。

过去五年(从2017年二季度到2022年二季度),虽然香港的贸易、消费、物流相关就业岗位及占比出现预料之中的下滑(从43.89%到37.77%),但金融、保险、地产与专业服务以及公共事务相关就业岗位却有让人意外的上升(从22.15%到25.19%)。在2017年,香港54.99%的高级岗位来自后者,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62.85%,即每三个香港高级岗位中就有两个来自后者。

表一按行业及职业划分的香港就业人数及占总就业比例(无外籍家庭佣工)


即便全球已进入经济衰退,香港的就业市场仍在强化这一趋势。从香港统计局最近一次公布的职位空缺数据中发现,2022年第一季度65.17%的职位空缺来自金融、保险、地产与专业服务以及公共事务部门,五年前这一数据为45.54%。

表二按行业划分的职位空缺数目及占比(公务员除外)


香港的利益结构决定了政策导向

我们观察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中线方案(包括“新田科技城-古洞北-罗湖文锦渡”)和西线方案(包括“元朗-天水围”),发现中线预计至多提供148,000个科技岗位以及至多147,000套住宅单位,西线预计至多提供8,000个科技岗位以及70,000套住宅单位。

然而,以金融、地产与专业服务为核心的中线可能房价高企,并不利于孵化新兴科技企业。可以预料新居民仍将是来自“落马洲-尖沙咀-中环”一线的高端服务业从业者。我们赞同中线方案的重要性,它将推动深港在河套地区的协同发展。但是,为了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不应是继续引导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流向高端服务业(合计约158.29万人),而是为另外166.96万从事非高端服务业的人群提供新机会,为他们创造科技或制造业岗位。

香港的人才结构不利于科创

根据新近发布的《2022年亚洲智慧城市排名》,香港(也包括澳门)意外的未能在总体得分上取得出色表现。和深圳、广州相比较,香港(以及澳门)在构建数据要素市场、鼓励人民参与(例如共享经济)领域存在显著差距。

我们看到大量来自香港和内地的政策建议指向了科创,但是香港一半的人才都从事金融或高端服务业相关职业,另一半岗位又主要是贸易、消费、物流和建造。我不认为香港社会为科创做好了准备。

长远眼光与笨拙之举

我们既需要为从事非高端服务业的人群提供高质量就业,也需要扭转香港的人才结构。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我们面对僵局之时,并无更精明的方法。既依靠宽广的眼界,也需要笨拙的行动。

(一)、沿西线建设高水平工厂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为从事非高端服务业的人群提供高质量就业。在西线,港珠澳大桥以及深圳湾大桥已构成广州南沙-东莞-深圳宝安和前海-香港元朗、天水围和大屿山-珠海与澳门-中山的湾区大环线,关键节点即在香港西部的元朗和大屿山。这个环线途经全球最繁忙的海港群和机场群,若以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这三支力量推进区域融合,不仅为从事非高端服务业的人群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也为中线的金融、地产和专业服务从业者提供了新市场。

(二)、扭转香港的人才结构。和中线不同,西线建设不需要数字或金融巨头主导的大规模金融或房地产项目,而是由高水平的轨道交通、光纤通信和评估体系串联起沿线的小型创新枢纽。将眼光放到整个珠江口,耐心建设小规模的数字化卫星城市群,提升全社会的数字素养,吸引更多金融或政府事务专家转移到跨区域的数字化建设之中。

若香港仍将利益悬于中环-河套一线,将难以创造足够的科技和制造业岗位,也不可能改变人才结构,从而难以解决社会动荡问题。

亚洲的未来

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气象组织已在今年发布了明确的信号,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将加剧社会动荡。历史上看,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粮荒和疫情从来都会引发政权更迭。任何经济体都不能对全球化再抱有更大期待,必须实现全球行动的务实性与经济性。香港的挑战与解决思路给亚洲的启示在于,各经济体或利益集团绝无可能独自应对上述挑战。下一阶段区域化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融资方案,而是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协同作战以实现就业、本地和全球治理等复杂目标,这要求整合更多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重塑香港将为亚洲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小经济体可以扮演关键角色,与中国内地、东盟、日本、韩国或俄罗斯共同促成区域经济共同体,既维护内部稳定,也推动亚洲和平与繁荣。


英文版于2022年9月29日刊发于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

https://www.asiaglobalonline.hku.hk/no-easy-path-reinvigorating-hong-kong-greater-bay-area-initiative

中文版于2022年9月29日刊发于港湾海外:

https://www.harbor-overseas.com/shows/8/97.html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陈溪:2023年中美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局势2023年08月05日

    自从1997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物理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纳入实体清单后,这个清单不断被延长。到今年7月我可以在BIS的主页上搜出416个拥有中国地址的单位,如果将境外地址的中国单位计入,可能会更多。5年前,当我第一次写下中美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文章的时候,我不能理解美国人削弱全球供应链的想法。我的第一篇以中美地缘政治和技术...

  • 陈溪: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韧性、社会福祉与吸引投资之路2023年06月28日

    我收到2023年印度二十国峰会(G20)的智库峰会(T20)第三项目组(生活、韧性和社会福祉)的请求,就建设发展中经济体未来城市的韧性、社会福祉和城市投资提交评论,就此提出如下直接、务实和系统的路径,并展示亚洲发展的潜力。挑战:需要一种直接、务实和系统的方法城市韧性通常是指城市从灾害或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能力,这些灾害或突发事件包括雨洪、流行病、生产事故、恐怖袭击、停电或主要道路频繁的交通堵塞。提升城市韧性...

  • 陈溪:给务实主义机会 勿被价值观战争分心2022年12月19日

    2021年,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分别占欧盟发电量的37%、37%、26%。其中,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程度较高,即40%天然气消费总量、27%石油进口、46%煤炭进口源自俄罗斯。短期内,欧盟将迅速采取行动,使其能源进口多样化——例如,从世界各地购买液化天然气(LNG)。欧盟正在重新配置其能源消费模式和能源来源,从长远来看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不是问题。作为一个亚洲思考者的角度来看,很难理解为什么欧盟使用一切手段来...

  • 陈溪:重塑香港以及未来的亚洲2022年11月08日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燃起香港和整个湾区的希望,但在它成为真正的增长动力前,让我们再次审视香港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及摆在桌面上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资金和人力资源向金融、地产、咨询、法律等服务业过度集中,导致香港社会难以向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及底层百姓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使其难以负担起住房和生计,这也成为香港社会稳定的最大挑战。有专家提出兴建公租房,并在香港北部力推高科技产业。这是可行之路。在北部的新...

  • 陈溪:新滞涨时代的全球发展、治理与大国竞争2022年09月13日

    为应对增长放缓、通膨高企的复杂局面,全球决策者和经济学家们将目光转向经济史,尤其是1970年代滞涨期到1990年代高增长期的经济转型,希望从成功的财政政策中获得答案。例如,兴建重大工程、削减一般性公共开支或社会福利开支、大规模减税和鼓励出口,以及加大垄断行业竞争、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等。但是,和半个世纪前相比,世界所面临的新挑战已截然不同,除了兴建重大工程项目以外,财政政策的效果可能不容乐观:(1)...

  • 陈溪:2022年的中国智慧城市:建立发达的数据要素市场2022年08月03日

    前言:依靠未来技术拉动中国或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少还需5-8年,例如6G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无人驾驶和量子计算等。当前,除了加大基于存量技术投资,例如5G通信网络、千兆光网、超算中心和各类共性平台等。未来3-5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核心是建立发达的数据要素市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应对增长放缓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图片来源: jamesteohart / Shutterstock.com建立发达的数据要素市场数字生产决定数字消费,有什...

  • 陈溪:2022年的中美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2022年02月13日

    2022年,中美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的主要议题将从“激烈对抗”转换为“国内优先”。主因在于中美均需应对全球性挑战所带来的冲击,例如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革命性技术缺位、新冠疫情盛行、气候变化加剧、财富高度集中和社会动荡等。在全球数字消费应用领域的并购潮,则将体现中美两国资本的共同利益。但是,双方仍将在高标准的商品和数字贸易协定中发生激烈竞争。

  • 陈溪:中美竞争及更大的全球挑战2020年06月25日

    首先,美国扩大对中国科技企业制裁并不让人意外,中国科技企业已在通信、人工智能和数据服务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美国将技术视为与中国竞争的主战场,限制中国企业能力,切断它们与美国企业联系或阻止它们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的目标是加速其海外制造业回流,并减缓中国在疫情之后经济恢复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中国当前技术对美国施加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总检察长William Barr在二月华盛顿一场会议上说道,他还重申了对中国强...

  • 陈溪:中美合作推进全球互联网监管体系2020年06月14日

    中美互联网平台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全球数码税等监管体系的出台,将帮助两国互联网平台企业获得全球数码治理体系之下的国际市场,长期来看将得到更大收益。在执政最后几天,特朗普政府仍向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企业发起进攻。1月14日美国国防部将小米、中国商飞等纳入包括至少44家中企的禁止美资投资表单,认为这些公司(涉及芯片、电信设备、电信运营商和传统行业)威胁美国国家利益。次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

  • 陈溪:疫情下的世界与中国2020年06月11日

    中国城市在二月采取了封城措施,并建议市民居家隔离,以最大限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中国民众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三月时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四月随着输入性病例增多,但总体上已得到控制。对于起源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仍无答案,它可能早在许多国家存在多年。由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对这一超级流行病认识不足,一...

  • 陈溪:中美地缘技术竞争的中国战略2020年01月27日

    地缘技术竞争的序幕当前美国按下了贸易战的暂停键,但这只是经济及弹劾风险之下的临时性休战,并不会解决中美之间的根本分歧。让我们先审视下美国对中国商品贸易赤字和歧视指控。2018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赤字达到4200亿美元(美国观点)或2400亿美元(中国观点),但这是由于美元国际结算货币地位、中美产业结构和劳动分工差异、零部件对美再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