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五四校庆暨 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研讨会

人访问

作者:刘国恩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共同欢聚北大校庆。百年前的“五四”,高举新文化旗帜的北大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德先生、赛先生等舶来文化的理念传播到古老的中国大地,启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的历程。北大人明确了自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立足之本,成为百年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回顾人类近代发展史,得益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总体上大幅提高,寿命延长了不止一倍。然而,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并未减少。五四运动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可是祸不单行,病毒对人类的攻击接踵而至。始于1918年春的西班牙全球大流感,三波袭击持续两年时间,导致高达5000万到一亿人丧生,其中大多是青壮年。交战大国的领袖也都未能幸免感染,包括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乔治和德意志皇帝威廉。由于大流感导致患者的身心症状极度糟糕,威尔逊总统最终同意了凡尔赛条约更强硬的要求,德国受到了严惩,同时也为二战埋下了其复仇的种子。可见,瘟疫对人类的威胁,并非止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可能影响国际政治的变局。彼时,内忧外患的中国正在经历其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临瘟疫、饥荒与战争的折磨,以及巴黎和会上转让中国领土的屈辱与不公。

二战之后,得益于各国的共同努力,人类成功构建了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化体系,从而获得了长达75年无世界大战的黄金时期。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搭上全球化的列车,推动了世界前所未有的“扁平化”变迁,大幅跨越国界和市场边界,深度改变着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微生物种间的演进关系。此间,人类现代医学取得了空前进步,其中包括生物医学关于微生物种如何寄生人类的认知得以大幅提高。继抗生素这项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后,现代医学的进步还体现在针对部分病菌、病毒、肿瘤细胞等成功研发的疫苗技术。

尽管如此,西班牙大流感后的一百年,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再次大规模地突破了人类免疫系统的防线,现代公共卫生体系与医学技术似乎并未如人类想象的那么强大。截至2020 年5 月3 日,全球各国几乎无一幸免,确诊感染350 万人,24 万多人不幸病亡。不过,和西班牙流感的迥异之处是,新冠病毒的致死对象主要是高龄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而非健康青年人。除了巨大的健康代价,IMF 的报告预测,新冠影响的全球经济可能平均下降3 %,中美两国的下行幅度更大,足以成为上世纪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冲击。

对此,各国应对措施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是“Saving life or savingeconomy”,或“要命还是要钱”?不少人辩称,这是个无需选择的“伪命题”:人没了,钱留下干哈?所以,要求政府不惜代价无条件救人,包括停摆经济。此话一出,众人喝彩。不过,稍微动动脑子,不难发现其问题,因为二者并非对立。试问,人类发展经济为啥?一个人可能死于罕见的病毒袭击,也可能死于更常见的中风、心脏病、癌症、污染、车祸等更大风险。事实上,根据中国统计,其中任何一项每年都致死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人,并且都应该比新冠病毒更为可防可控。UNICEF 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贫困“杀手”每天夺走高达22,000 儿童的生命(一年800 多万)。然而,无论疾病诊疗还是贫困救助都有赖于经济能力的保障。因此,如果说新冠病毒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初期的顾此失彼还可以理解的话,对于本可能防治的常规性健康风险,因为人为经济干预不当而致更高的次生代价,则是难以原谅的糊涂之举。

此外,全球化无疑促进了更好的国际分工与协作,大幅降低了跨国资源配置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参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国民财富。如果说中国过去40 年高速增长有什么秘诀的话,我以为正是改革开放使得勤劳的中国人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协作的必然收获,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球第二,再次回到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大国地位。不过,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必然也会伴随其责权角色的转换。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世界舞台,大幅度拉近了不同文明间互动与评判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照亮各国行动的“聚光灯”。对于大国而言,必然得接受更多的目光挑剔和更高要求。

中美两大经济体近年关系的一波三折,如实地凸显了这一点。当前,考验中美两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继续寻找共识,建立促进两国双赢和激励相容的竞争机制。所幸的是,双赢、多赢的主题不无存在,这需要理性和智慧。不难发现,每当遭遇其他物种大举袭击人类之际,人们的理性犹如自身抗体一样有时也被激活,从而找回理性互助的光辉。事实上,过去两年,当中美两国在外交、经济、海洋、贸易等方面的对话分歧不断升级之时,我所参与的“中美健康二轨对话”的双方代表却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坦诚、互信、包容与共识。

面对新冠病毒的全球性袭击,各国虽然不无纷争,但彼此帮助和支持仍是共同抗疫的主旋律。当下,作为持续崛起的大国,再加上新冠病毒首当其冲的原因,客观上中国正在被推向全球疫情防控与溯源反思的舞台中央。因此,无论出于国家利益还是人类共同命运的考量,中国学者都该有责任加快全球性健康与人类发展关系的研究步伐,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更好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当下,事实上有很多事关共同命运的主题亟待探讨,比如新冠病毒疫苗是继续各国竞争状态,还是可能共享数据、技术、甚至组建世界队加快研究步伐?再比如,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供应链将如何演变与重构问题等等。

展望未来,2020 年注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点坐标。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各国相关的科学认知与视野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得益于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经由全球化的资讯网络跨越国界和地域,使人类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广为分享。尽管以自媒体为主的大众传播不免伴随各种声音,国人关于细菌、病毒、抗体及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认知,应该说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全民科普与文化洗礼。虽然,新冠病毒的袭击造成了巨大的代价,但由此促进的科学启蒙可谓价值连城,相信对中国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百年之际,我们站在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的历史关头。今天的北大人所面临的社会责任,如同百年前的先哲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样,传承着共同的历史使命:致力于中国如何更好融入人类文明共同繁荣的发展道路。

谢谢诸位,顺祝身体健康!

照片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北京大学五四校庆暨 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研讨会2020年05月04日

    作者:刘国恩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共同欢聚北大校庆。百年前的“五四”,高举新文化旗帜的北大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德先生、赛先生等舶来文化的理念传播到古老的中国大地,启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的历程。北大人明确了自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立足之...

  • 刘国恩:新冠疫情对人类发展的启示2020年04月16日

    1993年,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者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教授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称,人类新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将主要集中在世界九大文明之间的冲突(西方文明,拉美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文明,非洲文明,佛系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如今,这些文明间的冲突似乎越来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