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变局中开新局:中非战略合作向更高层面迈进

2022-01-05 19:09 黎文涛
人访问

过去的2021年对中非关系是不同寻常的一年。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习近平主席和非洲领导人擘画了未来三年中非合作的具体规划以及2035年愿景,我国政府发表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国和非洲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共克时艰、携手共进的合作姿态。从战略全局角度看,在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创造和维护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非洲的作用至关重要;而非洲要想摆脱发展瓶颈,尽快实现自立自强,中国将是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之一,双方在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诉求将引领和塑造未来的中非关系。

图片

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政府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之一,于2012年落成。

非洲的战略基础性作用更加凸显

中非是命运与共、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非友好植根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之中。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和非洲国家在反殖、反帝问题上倾力合作。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派遣的医疗队、培训的非洲军事人员都成为中非友谊的象征。202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这离不开非洲朋友的支持。1971年7月15日,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议案,史称“两阿提案”。提案的23个国家中有11个来自非洲。同年10月25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2758号决议以76票赞成(26张来自非洲)获得通过时,联合国会场上非洲兄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欢呼起舞的场景让人动容,因此毛主席在接见中国联大代表团时指出“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1989年政治风波平息后,西方借机向中国施压,对华大搞“外交封锁”。在此背景下,非洲成为中国打开外交局面的突破口,政治风波后第一位访华的总统和外长均来自非洲,中国领导人第一个外访的国家则是埃及。当前,我们对中国外交全局的定位经常表述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战略稳定作用。这也是为何从1991年至今连续30多年我国外长新年首访都必前往非洲。

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非洲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美国在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开启了全政府、全领域的打压遏制,新冠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局面,美国鼓动部分西方国家频频在国际场合向中国发难,操弄中国内政议题。在国际社会,非洲国家成为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支持力量。2020年7月,非洲25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公开支持香港国安法,有力地反击了美西方抹黑。2021年7月,20多个非洲国家联合致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反对将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在2021年第46届和第47届人权理事会上,30多个非洲国家又在涉疆、涉藏问题上明确支持中国,占了全球挺华阵营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美国以冷战思维在全球构筑反华排华的“小圈子”,但在非洲却未能奏效。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搞零和博弈和“代理人战争”,非洲深受其害。此外,美国政客屡屡要求甚至胁迫非洲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但都遭到拒绝,体现了非洲坚定的对华友好立场。

疫情暴发后,中央提出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下,非洲对中国的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长期以来,中非资源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而中国也逐渐把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了一批非洲国家建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资源产业链。目前,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的铝土矿、铁矿石等资源在非洲储量极大,因此非洲是我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一环。2021年6月,美国政府发布“供应链百日审查报告”,该报告把目标直指中国在刚果(金)的钴矿开发,认为“钴是美国供应链的弱点,而中国是这个弱点的根源”。钴作为一种战略稀缺资源,是研发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关键材料,其70%以上产量在非洲。中方和非方的相关合作,对于保障中国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优势地位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塞内加尔外长艾莎塔举行会谈。

中非合作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提到,“中非合作为世界发展与合作树立典范”“中非合作兴,则南南合作兴”,并多次强调中国在国际对非合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实践层面,中非合作在很多领域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最重要的合作机制,有20多年历史,迄今已举办了八届,成为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中非合作论坛虽然不是最早成立的大国对非合作机制,但其影响力和口碑却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对中非关系的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产生了国际示范效应,之后又有了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与非洲的“论坛外交”“峰会外交”,而日本借鉴了中非合作论坛相关经验对“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进行了改革。2021年11月,就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的前一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本次会议的东道国塞内加尔,并宣布2022年美国要再召开一次“美非峰会”。另外,中非合作论坛也为中国与拉美、阿拉伯国家的机制化合作提供了借鉴。最新一届论坛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习主席宣布的中非合作“九项工程”,每一项都包含着实实在在的合作举措,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非合作的信心和韧性。

新冠疫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现实考验,而非洲又是抗击疫情能力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10月,非洲有一半多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不足2%,整体疫苗接种率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5,离非盟制定的2022年实现非洲60%人口接种率的目标相差甚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回应了非洲的紧迫关切。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是与非方联合生产,这是疫情后由一国单独承担的最大规模对非疫苗援助计划,向全世界做出了表率。

中非关系的国际示范作用,还体现在双方在战略规划层面的对接与融合上。国际合作讲究平等尊重,但非洲国家作为弱势一方,历史上在和很多大国的合作中往往是扮演“配角”,大多时候只能接受和配合其他大国提出的合作方案,“非洲声音”和“非洲自主战略”难以体现。中国对非合作秉承的理念之一就是尊重非洲选择、聆听非洲声音,主动对接非洲提出的战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第一条,就是中国支持非盟《2063年议程》及其旗舰项目的落实,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非洲矿业愿景、非洲科技创新战略等全非计划落实。同样,中非战略对接是双向的,目前5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基本在非洲实现了全覆盖。中国对非外交秉持这种尊重平等的精神,提升了非洲的自主意识,也促使西方世界逐步改变对非洲的叙事。近年来,欧盟、美国各类对非战略或政策都开始强调“伙伴关系”“平等关系”。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实践基础,才使得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具象,中非关系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榜样。

图片

2021年11月7日,中国政府援助卢旺达的第二批国产新冠疫苗运抵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国际机场。

中非合作也需迎难而上开新局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其中“诚”就是像朋友般坦诚地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在过去20多年,中非关系全方位飞速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必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而且,更紧密的利益交错也增加了中非关系的复杂性。在疫情和百年变局下,中非合作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以往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动能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这就需要双方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战略维度去处理这些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新形势下非洲对华的战略期待在上升,这将考验中国的外交能力。近两年来,不少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遇困,希望中国出手,提出了更多的援助和项目合作需求。但同时,中国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需要爬坡过坎,对非洲既有的投融资以及援贷模式进入到“增长瓶颈期”,中非经济合作亟待新旧动能转换。新形势下,中非之间在援助或项目合作上,更需要根据轻重缓急进行系统梳理,对市场效益较好或关乎非洲基本民生的项目予以重点考虑。与此同时,双方也要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近年来,中非在互联网经济、绿色低碳、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呈现出了潜力。

其次,中非合作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特别是中方在非洲的安全利益要得到保障。中非关系面临的内外复杂因素增多,特别在安全层面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加。2021年,非洲政治与安全局势出现了恶化之势,埃塞俄比亚内战、南非大骚乱、萨赫勒极端恐怖势力全面冲击着非洲稳定。疫情之下,仍有大批中国企业和公民坚守非洲。近一年多来,在非洲的中国公民被绑、被杀等恶性案件增多,集中在萨赫勒、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刚果(金)等地。目前,中国外交愈发强调“人民至上”理念,海外公民安全成为中国政府的重大关切,在非洲安全脆弱性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中非需要强化相关合作以弥补安全短板。

第三,中非在治国理政、文化理念层面的交流与认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期以来,非洲在治国理政层面受制于西方“教师爷”,很少有非洲国家能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治国发展方略。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为非洲自主发展增添了信心。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建、反腐、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经验”的认同与借鉴,因为这些问题正是非洲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亟待破解的国家治理难题。同时,治国理政交流应该是双向的,非洲国家每年都派出大量官员和留学生来华交流学习,中方也需要加强对非洲本土知识理念的了解,只有互学互鉴,才能真正产生思想共鸣,最终达到理念认同。此外,中国和非洲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较大差异,随着中非间人员流动的增多,之前的“距离美”减少,差异性的碰撞在民间层面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甚至误读,这就需要中非双方政府、智库、媒体以及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呈现一个真实、友好、发展的中国和非洲,从而形成社会民间层面的理性认知。

图片

中非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非间的战略倚重正加速上升。过去60年,中非从阶级弟兄发展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中非合作论坛经历了不平凡的20年,期待着下一个“黄金二十年”。展望未来,中非之间的战略互信互助需要迈向新的高度,以开创中非关系新局面。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2年第1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