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国内发展战略转型与政治变动相互影响的背景下,2022年的中期选举是美国选举历史上涉华议题最多、讨论范围最广、提及频率最高、对华立场最强硬的联邦选举。在涉华议题的门类方面,本次选举跳出冷战结束后传统的涉华贸易和人权议题,将经济安全、防务技术、能源政策、产业政策等国内政治倾向明显的议题大量置于竞选过程中;无论是参议员、州长还是众议员候选人都在提及涉华议题,无论是民主党、共和党还...
2023-09-20近年来,随着美国不断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围绕“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博弈变得更为突出。“全球南方”主要是指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北方”则是发达国家的代名词。特别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全球南方”概念在国际舆论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成为西方战略界的热词,有了更多地缘政治的意味。2023年2月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西方国家强调要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关系。2023年5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
2023-09-20胡雨蒙:钱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世界史博士,您长期研究世界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首先想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世界史,尤其是在英国史领域进行学习和深造,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学习经历。钱乘旦教授:这个题目之前有很多人问过,大家都非常好奇为什么我会选择研究世界历史,尤其是英国史。而且由于在当时,英国及其历史是很少受到学界关注的,所以有的人还很好奇,为什么不去研究美...
2023-09-20中美“战略相持阶段”的历史由来及阶段性“战略相持阶段”概念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创造的。他提出,抗日战争包括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与日本的战略相持、中国的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本文借用这一概念来表述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与抗战时期相比,今天的中美战略相持,主要有三个区别。其一,最根本的区别是,中美战略竞争并非处于战争状态,而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则完全是战争状态。其二,中美战略相持阶...
2023-09-10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奇迹般崛起,极大地塑造了亚洲的区域秩序。在此期间,中国学术界围绕中国在区域秩序上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多种观点。这些学者的观点在不同程度上预测与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政策选择,因此,了解中国学者如何看待和辩论区域秩序问题,对于把握亚洲地区秩序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梳理2012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主流学者围绕亚洲地区秩序展开的学术争论,这些争论包括以下9个问题:1.中国是否应与俄罗...
2023-09-10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交叉学科门类。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列为一级学科。这无论是对学科发展,还是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学科细分,二是学科交叉。在科学的发展中,学科细分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都发展了诸多细分学科,而学科交叉受到的重视则比较晚。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搞交叉学科,我国开展的比较晚。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愈加...
2023-09-10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