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主席与马斯卡廷的“不解之缘”

2022-06-02 00:15 iGCU
人访问

“我两次到访美丽的艾奥瓦州,同马斯卡廷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习近平主席在信中深情回忆。1985年,中美交流的大门刚打开不久,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首次访问美国,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民德沃切克家中借住两晚。萨拉·兰蒂女士,正是当年访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特别高兴能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谈及当时对习近平主席的印象,兰蒂说道,“他参观了大学和农场,同时也非常愿意向我们介绍中国。” 她回忆道,马斯卡廷居民按照当地传统,每家准备一道拿手菜,招待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习近平主席品尝了大家自制的布朗尼蛋糕。他为人风趣、有爱心,迅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34A50

2022年5月,兰蒂女士在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专门重访马斯卡廷。同老朋友们叙旧的地点,就在兰蒂女士家的客厅。兰蒂说,习近平主席走进客厅的那一刻,整间屋子沸腾了。“他依然记得当年发生的每一件事,与老朋友们有聊不完的话。我们有太多回忆要重温。”

EC4A4

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重访马斯卡廷

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同兰蒂女士等马斯卡廷的老朋友们以多种方式保持着联系。上个月,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到访马斯卡廷(点击链接回顾秦刚大使访问历程),兰蒂女士拿出用艾奥瓦州核桃木做成的精美木盒,里面装有她撰写的回忆录《老朋友:习近平与艾奥瓦的故事》和一份信函,请大使向习近平主席转交。


小小信函,深情厚谊。来信,复信,在这“一来一往”中,我们感受着习近平主席常讲的“中国人重情重义”。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人民友好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6B53

兰蒂回忆录《老朋友:习近平与艾奥瓦的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985年,正是通过结识多位淳朴热情的艾奥瓦州民众,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近距离感知了美国人民。“对我来说,你们就是美国”,当时,他对马斯卡廷的朋友们说。马斯卡廷的普通民众同样通过习近平主席感知了中国。“您也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中国朋友。尽管之前对中国人民存有疑虑,但和您相处后,我们对中国人民的一些负面看法就随之消失了。”当年的房东德沃切克夫人后来对习近平主席表示。

5257

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美友谊屋”

“为什么我们和习近平主席能成为朋友?”兰蒂说,“当人们有机会通过不断互访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时,这种友谊就会不断延续。”她希望,中美两国人民能够加强人文交流,搭建友谊之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30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促进中美人民友好,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以下是小i为读者朋友们整理的关于人文交流的主席金句,快一起来看看吧!

“人文交流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

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

FC29

 “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17979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5A7D

 “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3C8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来华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8月10日,习近平主席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2838B


“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我们要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要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领域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心项目,用好青年交流营、妇女论坛、媒体论坛、民间友好论坛等平台,发挥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

——2021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101BA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的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46794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始终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托,坚守“沟通人文,理解世界” (Connecting People, Understanding the World)的使命,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学术研究、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今年以来,基地先后举办了“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世界对话·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对话: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重磅学术会议,同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国图智研究院、凤凰网、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George H. W. Bush Foundation for U.S.-China Relations)、中美教育基金会(US-China Education Trust)等中外知名智库及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凝聚中外智慧,推动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俄乌冲突等热点问题提出了智库方案。

4月25日,由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融媒体中心海外传播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暨孔子学院学术文化季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为主题,共有六场分论坛,话题涵盖历史、国际教育、跨文化实践、艺术交流、近代中国与知名大学等,来自北京大学、埃及开罗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及法国阿尔多瓦大学等七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个月的系列论坛中,以名家大师的思想碰撞共同探索中外人文交流的新形式、新方法,努力为世界各国、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共同繁荣开辟新道路、贡献新力量。分论坛一“多彩的亚欧古代:亚欧大陆考古新探”及分论坛二“近代中国与早稻田大学”已分别于4月25日及5月13日顺利举行。

5B42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暨孔子学院学术文化季开幕式现场

面向未来,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基地将继续秉持“沟通人文,理解世界”的理念,整合和发挥北京大学学科优势、平台优势、智力优势,不断提升北京大学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和对外战略的水平和能力,打造我国对外人文交流的国际知名品牌,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参考文献:

[1] 宣讲家网: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精辟论述在这里

[2] 新华网:第一报道 | 收到习主席复信的美国老朋友:这是我们友谊的关键

[3] 新华每日电讯:习主席这封回信,延续37年的美好情谊

[4] 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5] 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为iGCU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