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期活动 / 讲座 / 正文

阿米塔·阿查亚与尼尔·弗格森教授对话

2018-01-10 16:54 iGCU(formerly known as CUPPE)
人访问

2018年1月10日12-14点,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教授和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教授到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围绕“国际秩序向何处去?”话题与我院师生展开对话。本次对话会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是“中美人文交流高端系列讲座”2018年第1讲。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副教授担任主持。我院张小明教授、丁斗教授、刘海方副教授、郭洁副教授、陈绍锋副教授及节大磊副教授以及来自国关学院、燕京学堂和各院系的40余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对话。



阿查亚教授首先探讨了国际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的概念。他指出,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国际关系历史上出现过多种秩序概念,其中19世纪的大英帝国和20世纪美国领导的“自由秩序”(Liberal Order)接近国际秩序概念。近年学界“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之说夸大其词,自由秩序并不是一种全球秩序。西方自由秩序的衰落由来已久,特朗普并非始作俑者。自由秩序面临的危机来自内部,而不是仅仅由外部挑战所造成——自由秩序的支柱如联合国体系、世贸体系等功能已经不如从前,区域性组织与私有部门的作用显著提升,出现了自由秩序的碎片化,非国家行为体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特朗普现象的出现是自由秩序衰落的结果,特朗普总统削减联合国机构的美国会费、退出重要国际组织使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disrupter)。



阿查亚教授认为自由秩序并不会完全消失,部分功能仍然会延续,但是其普遍性会受到削弱,因此需要其他机制与新兴国家来补充完善,未来将出现一种多元行为体(Multi-actors)、多重秩序(multi-orders)的现象。中国、印度等崛起中国家从自由秩序中获益,并不会主动破坏现存秩序,而是会寻求嵌入与自身观念与利益相符合的新成分,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是例证。阿查亚教授在其最新著作《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中提出复合世界秩序(“Multiplex World”)的概念,认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全球和地区实体、跨国非国家行为体都会参与其中,未来的世界秩序将更为多样化与去中心化,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叙述。


弗格森教授同样对国际秩序的存在性保留质疑,从历史学、经济史的角度对是否存在“自由秩序”展开论述。他指出,自由秩序是政治学家与媒体建构出来的理念,以1945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立为开端,但是真正的自由秩序从来不曾存在。冷战期间,所有国家都要在两个帝国与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中选边站,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地区处于两大帝国的干预中。弗格森教授在其著作中曾提到,朝鲜战争、古巴危机、越南战争等事件都可能引发世界性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完全是一种幸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世界经济体系处于资本主义的操控中,自由秩序是一种虚假表象。1945年后主要国家纷纷征收高额关税,尽管1970年代后出现了国家间相互依赖与资本流动的讨论,真正的世界性贸易和资本、人员流动要从1990年代后才步入正轨。弗格森教授认为中国与美国在全球化中具有关键作用,引述其专著中的“中美国”(Chimerica)和“美国帝国”(American Empire)概念,指出美国提供了维持该体系的重要公共物品,来自中国的资金帮助维持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其得以应对国内的财政赤字,而中国自身也是该体系中的受益者。实际上,中美之间存在一种奇异的伙伴关系(strange marriage and odd couple),使这种秩序保持二十余年的良好运转。


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终结了“中美国”与“美国帝国”的状态,全球化已经走过了顶峰时期。弗格森教授认为,在后危机的秩序中,中国与美国仍然作用重大。美国在一些方面开始衰落,更加注重“美国第一”,将盟友放在第二位,而中国通过资本等力量发展自身实力。但是囿于实力条件,不会出现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此外,随着网络与科技的发展,国际秩序受到了新的挑战。社交媒体正在造就一种新的无政府体系,美国大选与中东动乱等事件表现了潜在威胁。弗格森教授结合历史研究,指出大国合作在国际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维也纳会议欧洲形成的“五国秩序”(Pentarchy)带来了百年稳定状态,1945年后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国(P5)可以有效管理世界事务。因此,当前大国应当吸取历史经验,提升五常体系的机制化水平。中美在对抗恐怖主义,网络犯罪,核扩散,规范国际体系中的小国和非国家组织等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参会的张小明、丁斗、刘海方、郭洁、陈绍锋、节大磊等教授从各自研究领域提出相关问题,就国际秩序与全球秩序的概念,国际秩序的价值与驱动力量,国际秩序与国内秩序关联,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当前区域性机制(如NATO)是否会延续,国际秩序的合法性,民粹主义等问题与嘉宾展开深入的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主讲嘉宾简介:


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国挑战与治理讲席教授,国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前主席。代表作品包括《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2016),Whose Ideas Matter?(Cornell 2009),Rethinking Power, Institutions and Ideas in World Politics(Routledge 2013),《建构安全共同体: 东盟与地区秩序》(2004)等。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代表作品包括The Square and the Tower: Networks and Power, from the Freemasons to Facebook(2018),《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2015),《世界战争》(2013),《罗斯柴尔德家族》(2012),《帝国》(2011)等。


撰稿人:刘今,李家懿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原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研究机构,旨在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学术研究、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为在民间层面增进互信与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组织科研、学术交流、新闻出版以及政策咨询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正努力打造中外人文社科以及科学研究交流的学术重镇,同时着眼于中外民间交流,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