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往期活动 / 论坛 / 正文

基地成功举办“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研讨会暨“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项目发布会

2017-01-13 11:07 iGCU(formerly known as CUPPE)
人访问

2017年1月13日下午,“特朗普时期的中美关系”研讨会暨《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中文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全美亚洲研究所 (NBR) 高级副总裁甘浩森(Roy Kamphausen),波士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陆伯彬 (Robert Ross),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阮宗泽等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活动特邀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做主旨演讲。他认为,特朗普的上台不仅预示着美国的改变,也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尽管中美两国在若干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但是中美有义务、有责任在战略层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随后,贾庆国教授和甘浩森先生分别对项目进行了简短介绍。贾庆国在介绍中认为,《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是一项好的尝试,每一篇报告都由一名中国学者和一名美国学者共同合作完成。报告讨论了中美关系中某些最为敏感的话题,有助于中美厘清两国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甘浩森也认为,该报告有助于中美两国消除误解,积累互信,建立共识并管控分歧。


接着,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张沱生主任、波士顿大学政治学系陆伯彬教授(Robert Ross)、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肖河研究员、安全世界基金会(Secure World Foundation)的Brian Weeden、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史国力(Adam Segal)、中国人民大学吴日强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朱锋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徐辉大校、十万强基金会谭俊辉(Travis Tanner)、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栋副教授、全美亚洲研究所Jessica Drun等来自中美两国的学者分别从太空、网络、核安全、海洋安全、军事及人文交流等领域探讨了中美关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韩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樊吉社、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院胡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李晨等进行了评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美双方都应首先在各个领域确定共同定义和主要变量,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讨论双方的红线,从而管理危机并避免误算。为了解决双方战略领域内的敏感问题,中美不但要继续对话,而且要扩展有关这些问题的一轨半和二轨对话,以帮助传递信息和引导一轨层面的官方进程。



最后,由王栋副教授与谭俊辉主持,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全美亚洲研究所(NBR)高级副总裁甘浩森(Roy Kamphasuen)、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阮宗泽、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潘成鑫副教授就特朗普政府下的中美关系进行了讨论。他们多数认为,虽然特朗普为中美关系带来不确定性,但是美国选民的意愿、特朗普本人的个性、共和党内的主流派以及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又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一致性。总体而言,中美关系仍然会继续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战略领域的中美关系》由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基地和全美亚洲研究所共同完成,旨在帮助决策者和战略家能更好地相互了解、避免冲突、促进合作。该报告是中美学术界和政策界联合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学界和智库建构国际话语权的重大突破,代表中国学界和智库的研究成果开始真正对美国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推动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原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原北大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研究机构,旨在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学术研究、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为在民间层面增进互信与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自2011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组织科研、学术交流、新闻出版以及政策咨询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正努力打造中外人文社科以及科学研究交流的学术重镇,同时着眼于中外民间交流,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中新社、新浪国际、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