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金灿荣:世界变局的加速演进和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

2023-01-29 01:21 金灿荣
人访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特点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过去五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对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未来的展望有很强的延续性,尤其是外交部分,报告中提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些过去十年陆续提出来的目标要在未来落实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变局在加速演进,体现在很多方面:第一个证据是西方国家内部矛盾上升。尽管当今世界总体格局依旧是“西强东弱”,西方还是目前的主导性力量,但是这个“主导性力量”的内部问题很大——无论是美国、西欧,还是日本,都“乱象丛生”。政治上,美国的两党纷争愈演愈烈;欧洲部分国家,例如英国,政府换届重组频繁;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刺杀,等等。经济上,美西方发达国家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西欧国家和日本。总的来说,西方的内部问题表现得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另一个证据是从2022年2月份开始爆发的俄乌冲突,严重冲击了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的情况,我想用一个中国人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提一个新说法,即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大争之世”,类比于中国历史,就是周天子的时代结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代到来了。而大争之世,也就意味着挑战要比之前多。从国际层面上看,未来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抵制会进一步强化。首先,在2022年10月12日,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新版《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报告,尽管这份报告中大篇幅地叙述了有关俄乌冲突的问题,并把俄罗斯视为“最紧迫”的挑战对象,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报告中依然把中国定义为美国最主要的挑战对手——认为“中国是唯一既有改变国际秩序意愿,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的竞争对手”。2020年10月27日,美国国防部也发布了三份重要的报告:《国防战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核态势评估》(Nuclear Posture Review)和《导弹防御评估》(Missile Defense Review)。这三份报告更明确地把中国定义为美国军事上的第一对手,而将俄罗斯降为和伊朗一个等级的挑战者。此外,这些报告中还显示了美国降低核门槛并大力发展战术性核武器的战略,其目的是加强对中国的核威慑。其次,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对中国的负面态度也在加强,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另一个现实。再次,美国与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盟友国家之间的战略也会更加针对中国。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把针对中国的“亚太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东和南两个方向的围堵更加严密了。我的理解是,“亚太战略”在地理上对于中国是呈“I型”,功能是阻止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但是对于中国的南部通过邻国进入印度洋是开放的;而升级成印太战略后,地理上是针对中国的“L型”,封堵更加严密,而拜登政府延续了这一战略。因此,未来美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关系会更紧张,我国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第二,中国面临产业链转移的压力。中国现在处在产业升级的爬坡期,往上走每进一步都会遇到美西方更严重的抵制。以芯片产业为例,美国政府如今试图拉拢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半导体制造伙伴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可以说是对华的芯片产业进行了毫不遮掩地全方位围堵,这是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打压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中国的一大优势是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美国想在世界产业链中排除中国。前些年,美国尝试把完整的产业链迁移至美国,后来发现不现实;进而尝试把产业链回流到美国的“近邻”,例如墨西哥和其他中南美国家,做“近岸外包”(Near-Shoring),但是发现依旧不现实;拜登政府只能进一步退而求次做“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纳入产业链的国家囊括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盟友,如韩国等。尽管范围在一步步放宽,但目标一直很明确,是要把产业链移出中国。此外,产业方面中国还有一个威胁是处于“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态势,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想挑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希望产业能从中国转移过去。总的来说,在二十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就是中国要进行产业升级,不能只在低端产业徘徊。但是从国际态势上来看,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的挑战很艰巨。

第三,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接受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最先实现了现代化,而非西方国家中大都没有实现现代化,为数不多的例外是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均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因此,现代化的真实情况是,只有占全世界比例很少的人口和地区做到了。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通常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原则上是不希望更多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例如2010年奥巴马在澳大利亚电视台的专访中所说的,“如果超十亿的中国居民都过上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的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实现现代化本身很难,人口规模庞大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想看到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更是遭到抵触。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毫无例外的是都采取了西方模式,中国采取非西方模式进行现代化会被视为一种“离经叛道”。因此,未来几年中国推进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部分周边国家会被美国强制要求在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与否的问题上“选边站队”,而其中部分国家,可能会跟着美国“起舞”,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制造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上述挑战最激烈的时段。

面对当下及未来的严峻国际形势,我认为中国应对之道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要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保持团结一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争之世,内部团结的国家胜算比较大。

第二点,内部发展一定要搞好,尤其是经济发展。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对外博弈就会缺乏底气。

第三点,针对美西方对我国压制增强,我们要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避矛盾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敢于且善于斗争才能解决问题。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善于斗争”的理解——我认为做到善于斗争,意味着我们不要一味地“示强”,要刚柔并济,一张一弛,善于把握好平衡。

第四点,在过去中国成功的外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外交工作。例如,用中国的发展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做好“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来做好区域合作,加速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的扩容工作,等等;在外交理念上,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深入人心。

第五点,在全球治理上,中国未来也要多做工作,多做贡献。当今世界国家间关系恶化,导致全球治理难度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进一步凸显,中国在解决这些赤字方面可以多做贡献。例如,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上,中国可以进一步发挥作用。如今气候变化在加速,而美西方国家的立场在后退,中国近些年在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好,未来可以多发挥作用。近些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有一个基础,即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好。发展新能源产业在经济哲学意义上是一次变革,即人类用工业制造出的能源再反哺工业,创造了新的工业体系,而不是像传统工业化过程那样依靠化石能源。中国的风能、水电能和太阳能等方面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既可以为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做贡献,又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六点,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高举公平正义的大旗,高举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大旗。美西方国家在冷战结束后的31年里,强调西方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英文“Universal Value”中的“uni”在希腊语中是“单一”的意思,所谓“普世价值”的含义其实是“单一价值”,用一个尺度衡量一切,这在哲学意义上是错误的。中国强调的“共同价值”即“Common Value”,强调各国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大公约数,这比普世价值要好。

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未来规划了很好的前景和蓝图,值得追求。不过走在通向美好前景的路上是很艰辛的,中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下一个阶段,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进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未来或许会有惊涛骇浪,但我们不能回避矛盾,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认为在外交方面,我们认清楚上述的挑战并做好预期,做好上述提及的几点“应对之道”,中国未来会有更多的外交成果,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会有更多的成就。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原文:国际论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