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论坛的演讲
(2011年4月13日,波士顿)
刘延东
尊敬的苏珊·霍克菲尔德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在贵校建校150周年之际,应霍克菲尔德校长的盛情邀请来到贵校,感到非常荣幸。
150年来,麻省理工承载着美利坚先贤的梦想,赢得了无数的荣光。贵校培养了众多杰出人物,走出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创造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潮流的重要学术中心。今天的麻省理工,以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卓越的学术成就闻名于世,不仅深刻影响美国,也深刻影响世界。借此机会,我谨向贵校150年校庆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全校师生致以诚挚的祝福!
我此次访问是应美国政府邀请,落实胡锦涛主席访美成果,加强人文等领域交流,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昨天,我与克林顿国务卿共同主持了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取得丰硕成果。今天,很高兴来到麻省理工,参加中国论坛。
贵校设立中国论坛,关注中国问题,思考中美关系,我认为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决定。中美两国人民相互怀有深厚的友好感情。特别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为帮助中国抗击日军,2000多名美国航空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使我不由想起家庭的一段往事。1945年初,我父亲领导的一支抗日军队,为了营救美国飞行员,牺牲了3位战士,这是他当时与获救的瓦特少校等人在飞机旁的合影。这段往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友好源远流长。
今天,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中美两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更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能实实在在地造福两国人民,而且能够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古话说,“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中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增进彼此了解。我真诚希望通过今天的中国论坛,对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有所帮助。
认识当代中国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今年是中国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这一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62年前,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翻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崭新一页。32年前,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事业,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伟大变革,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速度,2亿多人摆脱贫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还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可以说世界给中国带来机遇,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作出了贡献。经过百年探索,中国靠勤劳智慧、靠自强不息、靠虚心向世界学习,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潮流,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GDP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却只有美国的9%,排在世界百位左右。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贫困人口按联合国标准还有1亿多。因此,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使13亿人进入现代化,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还要克服许多艰难险阻。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都将集中精力解决好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
上个月,中国发布了未来五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将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不仅使中国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幸福的生活,而且努力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是创新发展。我们深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创新孕育着繁荣,创新决定着未来。我注意到,作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科技强国,美国仍然把科技创新放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加快转变主要依靠能源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中国正在推动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科技的财政投入将在过去五年年均增长20%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我们将着力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正以坚决有力的措施一视同仁地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认为,如果美国的先进科技与中国的广阔市场相结合,将会创造两国合作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二是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的重要发展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在过去五年中,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资增长了90%,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年均造林面积占全球森林年均增量的50%。我们将积极支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正在25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每城推广1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在50多个城市的公共照明推广使用节能灯。未来五年将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改善国土生态状况,增加森林碳汇。我们将通过不懈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三是协调发展。通过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推动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内需增长不仅将为自身发展、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们将推动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先富带后富,对西部落后地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四是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的治政理念。中国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建设,重点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努力为全体人民谋福祉。我们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未来五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去年颁布了未来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教育的财政投入2012年将比2010年增长50%。未来五年,我们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使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我们将为低收入群体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覆盖20%城镇家庭的目标。我们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中国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通过选举和表决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采纳,通过政治协商吸收不同方面、不同群体合理的意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在,中国有8个参政党,本届政府的科技部长和卫生部长是参政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所有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居委会都通过直选产生领导人。近年来,“网络问政”成为政府的常用词汇,中国有8.6亿部手机,4.6亿网民,2.9亿博客,人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意见,政府许多重大决策通过互联网征求意见。比如,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中,我们就通过这一方式,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500多万条建议。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战乱和苦难,人民深知国家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社会稳定与和谐。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最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最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五是和平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关注,有人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抱有疑虑和误解,实际上大可不必。因为多年来,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基于中国5000年来崇尚和平、亲仁善邻、兼收并蓄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基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靠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繁荣的实践总结,也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把握。也许你们当中有人知道,在600年前中国GDP占世界30%的强盛时期,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给各国带去的是瓷器、丝绸和茶叶,而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同住一个地球村,同乘一条摆渡船,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我很欣赏克林顿国务卿2009年访华时曾引用的一个中国成语——“同舟共济”。 中国的发展给各国带来了更多机遇,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两年,仍有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盈利。中国的发展不仅使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也更有能力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协调与合作,对金融危机中遭遇困难的国家提供支持。为应对气候变化,自主承诺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行动表明,中国是一个对世界高度负责的国家,一个各国可以安心、放心打交道的国家。
女士们、先生们,
下面,我想就中美关系发展和人文交流再谈几点想法。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层出不穷。任何一国都难以单独应对,也无法独善其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和美国除了合作别无选择。中美协调合作已成为解决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美关系越来越成为具有全局影响的全球战略关系。今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与奥巴马总统对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进行了全面规划,形成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国关系发展赋予了新内涵,指明了方向。中方愿与美方一道认真落实胡主席访美成果,加强各领域的对话、交流、合作,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增进战略互信,巩固和扩大中美关系积极发展势头,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使21世纪成为历史上真正安宁、祥和、繁荣的世纪。
胡主席访美期间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把人文交流作为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这是极具长远眼光和现实意义的。过去4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起伏和波折。其中,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不够是原因之一。去年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美建立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为加强两国人文交流构建了新的平台。人文交流是百年大计,双方要登高望远,把握战略全局,采取积极态度和务实举措,把人文交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之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中美人文交流:
第一,培养增进友谊、长期友好的人文交流意识。人文交流是人与人的沟通,更是心与心的对话。中国古语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历史启示我们,民众的广泛支持是国家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中美双方都应增强这一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条件,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通过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促进社会进步,通过人民相知和互信奠定国家关系的民心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中美关系就不容易受一时一事的影响和羁绊,长期友好的大局就不容易动摇。
第二,塑造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精神。尊重、理解和包容是人文交流的基本原则。中美两国文化传统、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但差异不应当成为发展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障碍,因为我们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点。因此在人文交流中,双方应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在坦诚交流中加深了解;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加强合作,理性看待分歧,最大限度寻求共识。
第三,开展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人文交流活动。昨天我与克林顿国务卿商定,中美两国将重点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青年等领域深入推动人文交流,形成点面结合、亮点纷呈的效果。中国政府已确定“3个一万”项目,即四年内中方将为万名美国大学生来华留学提供奖学金,实施“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公派万人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美方将实施“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我希望在万名来华留学生项目中见到更多的麻省理工的学生。双方还将支持高水平大学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鼓励大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互访交流,设立中美妇女领导者交流计划和青年领导者交流计划。今明两年,我们将在美国举办“中华文化系列活动”,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历史传统和当代文化。
第四,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格局。人文交流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让民众成为主体,才能富有活力、持续发展。双方应开辟渠道,敞开大门,创造更好条件,吸引学校、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积极参与,推动各界人士加入到中美友好的事业中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学是多样文明交融汇聚之地,应当在中美人文交流中肩负更大责任。在近千年发展历程中,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进入21世纪,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我们高兴地看到,麻省理工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前列。每年贵校接受大量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中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近代汽车工业奠基人孟少农和华裔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都与贵校结缘。麻省理工与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我的母校清华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我记得两校1984年就共同开办了“北京城市与建筑设计”暑期班,每年都有贵校同学在清华同学陪伴下,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老胡同里寻访历史踪迹,和居民们相处自如,成为中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2009年麻省理工、清华和剑桥三校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是高等教育跨国合作的一个典范。希望两国有更多的大学、更多的师生能够彼此走近,共同做中美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友好关系的促进者、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最后,我想借用贵校校训的一句话“手脑并用”(Mind and Hand)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在我看来,Mind意味着思想,Hand代表着行动。世界在加速演变,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不我待。当前,中美人文交流的机制已经建立,平台已经搭好,请大家行动起来,请老师们、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网站
原文链接:www.china-embassy.org/chn/zmgx/rwjl/t845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