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第九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新时代的中韩关系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2023-01-02 12:51
人访问

2022年12月19日,由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主办,韩国海洋科技院、金九基金会协办的“第九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成功举办。在大国关系、国际秩序与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变化的当下,来自中韩两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云聚一堂,围绕“新时代的中韩关系”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中韩关系面对的困难与存在的机遇,共同探索促进两国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巩固双边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

开幕式

开幕式由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政治外交系教授金兴圭主持。韩国外长朴振致视频祝词,金九基金会副理事长千辰焕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祝词。朴振外长在祝词中对参与组织本次会议的双方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新冠疫情、粮食危机、供应链危机等全球性问题持续发酵。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韩两国应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两国元首在G20峰会期间会晤时一致同意,要推动步入“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发展成为相互尊重、互利成熟的关系。为建设更健康、更成熟的未来三十年,中韩两国应共同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希望与会专家共同为中韩人文交流做出更大的努力。

图片

韩国外长朴振

千辰焕副理事长在开幕辞中首先表达了对此次中韩政策研讨会的期待和祝贺。他指出,当前东北亚局势出现较大波动,安全环境有所恶化,此次会议的召开可谓适逢其时,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为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贡献智慧。

图片

金九基金会副理事长千辰焕

贾庆国教授强调,本次会议的举行是及时且重要的。其及时性在于,中韩关系发展的大环境正在发生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国际秩序弱化、地区局势分化,中韩关系也正随之重塑。一方面,在双方努力下,中韩关系正从“萨德危机”的阴影中走出;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要求“选边站”的压力,中韩两国都面临着困难的抉择。中韩关系何去何从最终取决于外部压力与内部争论下两国政府的抉择及两国间的互动。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则在于,中韩关系对两国都具有关键意义。对中国而言,中韩关系是打破美国对华战略围堵的重要环节;对于韩国而言,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则是韩国赢得下个十年安全的国际环境的关键一步。

图片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

第一议程:如何评价当前国际安全形势?

会议第一议程的主题为“如何评价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由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政治外交系教授金兴圭主持。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世宗研究所所长李相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逸舟参加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亚洲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李王徽,延边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主任、国际政治系教授朴东勋参与本环节讨论。

图片

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政治外交系教授金兴圭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指出,当前东北亚局势出现较大波动,随着中美、俄美关系的恶化,朝鲜半岛存在再次分裂为“北方三角”和“南方三角”的可能。而尹锡悦政府倒向美日、积极参与美日韩三边合作,可能进一步加剧半岛出现对峙局势的风险。近年来,韩国参与美国对华经济围堵的程度日渐提高,中韩经济合作受挫,对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全球供应链及金融秩序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中韩两国如何共同应对俄乌冲突的后续冲击、如何处理同俄罗斯及美国的关系,这是双边关系中亟待探讨的问题。

图片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

世宗研究所所长李相贤在发言中阐述了当前国际形势所表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包括现行国际体制的分裂、“新冷战”时代的到来以及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受挫等。围绕正在不断升级的俄乌冲突,李相贤所长指出,俄乌冲突对东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地区热点形势发生变化,美国在东亚的力量部署可能面临调整。在此情形下,尹锡悦政府推出“全球中枢国家”(Global Pivotal State)概念,旨在推进以民主价值和规范、规则为基础的外交,谋求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地区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图片

世宗研究所所长李相贤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逸舟围绕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动向及中国的应对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受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影响,各国民众的不满情绪普遍增长,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声浪高涨。国际安全形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主张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声音减弱,舆论对外交活动的负面掣肘增加;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减少,疑虑与竞争增多;国际安全可预期性减弱,风险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二十大”后的中国虽然并未改变改革开放的政策基调,但对现有国际体系信任度下降,更重视自身安全和国内市场。在外交与国际安全领域,中国开始加快倡导建立新的多边安全机制,对美国插手周边事态更加警觉。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逸舟

图片

亚洲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李王徽

图片

延边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主任、国际政治系教授朴东勋

第二议程:如何建立新的海上安全机制?

会议第二议程聚焦“如何建立新的海上安全机制”,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韩国海军士官学校教授、韩国军事学会副会长金德起发表主旨演讲,韩国海洋科技院海洋法与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金元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参与讨论。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韩国海军士官学校教授、韩国军事学会副会长金德起指出,中日韩三国存在复杂的海洋划界纠纷,三方在领海、大陆架、防空识别区等问题上均有着不同的主张,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对三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东北亚、东亚地区的海洋交通非常繁忙,建设新的海洋安全机制有赖中韩两国共同努力。同时,两国还可在打击跨国海盗与海洋恐怖主义等议题上加强合作,在亚丁湾、几内亚湾等地开展联合行动,共同保护两国船舶的安全。

图片

韩国海军士官学校教授、韩国军事学会副会长金德起

图片

韩国海洋科技院海洋法与政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金元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深入分析了中韩海上安全机制的发展与不足。他指出,当前中韩涉海、涉安全敏感事件减少,联合执法、合作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但同时,两国在危机管控与预防、热线联系、划界谈判、半岛安全形势管控等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此外,祁昊天教授还就中韩危机管控机制、美日韩军事合作及日韩关系的发展等相关议题同金德起教授、金元熙研究员进行了交流讨论。

图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

第三议程:东北亚安全关系

会议第三议程主题为“东北亚安全关系”,由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田奉根主持。世宗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陈昌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李春福发表主旨演讲,韩国前驻澳大利亚大使李百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龚克瑜参与本阶段讨论。

图片

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田奉根主持会议

世宗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陈昌洙详细阐释了朝核问题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他指出,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等相关国家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有所不同,但在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总方向上有普遍共识。随着朝核问题形势的变化,陈昌洙主任强调,韩国有必要纠正过去在对朝政策上的错误做法,明确区分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保持对话渠道,发展实用性和灵活性相协调的南北关系。

图片

世宗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陈昌洙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李春福提出,东亚安全结构呈现出事实上的两强格局,中美两国对半岛局势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美国对朝“战略无视”政策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中韩合作与韩朝关系的管控对地区安全尤为重要。而随着尹锡悦政府对外政策基调的基本确定,韩国外交展现出“依美亲日、遏华敌朝”的新特点,对华、对朝政策似乎都在向令人忧虑的方向发展。面向未来,李春福教授指出,韩国应珍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着力维护中韩睦邻友好,避免在战略上“选边站”;同时,双方应尽快启动中韩“2+2”对话机制和多轨对话,为双方加强沟通创造条件。

图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李春福

图片

韩国前驻澳大利亚大使李百顺

图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龚克瑜

第四议程:中韩关系展望

会议第四议程主题为“中韩关系展望”,由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主持。韩国国立外交院院长洪铉翼,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蕴岭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经营研究所所长、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参与本议程讨论。

图片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全

韩国国立外交院院长洪铉翼认为,现阶段影响中韩关系的主要变量包括:朝核问题、萨德问题、双边首脑互访受阻、俄乌冲突、中美关系、印太经济框架(IPEF)、美日韩安全合作等,相关事态的发展都可能影响中韩关系的前景。改善中韩关系需要双方加强交流和沟通,在朝核问题上加强协调,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与安全合作,并着力改善两国国内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图片

韩国国立外交院院长洪铉翼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蕴岭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不稳定很可能成为中韩关系的突出特点,两国需要在乱中求稳,加强危机管控,从多个层次共同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发展。其一,中韩经济关系正处在从“互补型”向“合作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双方应共同探索经济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其二,要进一步加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好已有的战略对话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巩固战略互信,避免出现双边关系的较大波动。在朝核问题上,朝韩之间应谋求建立“基于现状的稳定共处”,恢复接触对话,共同推动“国家和解”;其三,在东北亚地区局势上,中韩关系应发挥“压舱石”作用,避免阵营对抗局面的形成,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恢复,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其四,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看,人类文明正在从西方崛起后的“抗、斗、争文明”向“合作文明”转变,中韩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图片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蕴岭

图片

中国经营研究所所长、龙仁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朴胜赞

图片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

在综合讨论环节,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围绕本次会议及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做了综合评议,就中韩人文交流、东北亚安全态势及中韩关系的改善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图片

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

图片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

闭幕式

在闭幕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政治外交系教授金兴圭分别代表中方和韩方发表了总结发言,并为本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向中韩双方与会学者表示感谢。双方均强调了推动“三十而立”的中韩关系走向新高度的重要性,表示将继续通过保持学术界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中韩双方的战略互信,争取为东北亚持续和平繁荣稳定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图片

与会学者合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