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4-01-09 09:00 iGCU
人访问

1月9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国际关系学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承办的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

会议现场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贾文键,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等与来自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2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60位专家学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同志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海滨主持。

曹叠峰分享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政策背景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工作。他强调,外部环境越复杂,我们越需要加强人文交流。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人文交流的诸多领域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他介绍了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主要职责,并表示,中心一直致力于做人文交流理念的传播者、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服务者和人文交流平台的搭建者,以及人文交流项目的组织者和人文交流相关标准制订的推动者,以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于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曹叠峰致辞

姜国华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全球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正遭遇各种阻碍,迫切需要全体人文交流工作者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鉴、开放包容、机制规范、多方参与、以我为主、改革创新”的原则,吸纳、借鉴、转化古今中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消化、融合、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人文交流理念、机制和实践。他表示,北京大学一直以来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继往开来、面向世界、合作交流的办学理念,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北大愿与各兄弟单位一道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凝聚和形成人文交流学术和智库共同体,着力在强化人文交流研究的学理性和提升资政服务的能力上下功夫,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姜国华致辞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发布了《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报告》,博雅博士后高丹介绍了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结果。该指标体系旨在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人文交流对国家之间、文明之间关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界第一次尝试通过科学方法对人文交流研究领域进行学理化。报告是“全球人文交流指数”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长期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能够体现全球多维、智能化人文交流网络状态与动态的人文交流指数。

发布《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周曼丽主持。贾庆国发表题为“从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看中外人文交流时代使命”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人文交流是消除国家间、人民间隔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互相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同时,人文交流也是发展经济和推动国家繁荣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更是推动国家间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工程。我们应认识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鼓励合法合规的正常交往。他相信,在中国政府和相关国家政府,以及各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外人文交流会更加顺畅,为推动建构更加美好的世界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贾庆国发表主旨报告

同时,贾庆国对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作了简要介绍。作为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的中外人文交流综合智库,基地服务于人文交流十大机制,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建设。近年来,在教育部指导下,基地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媒体传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赞誉与肯定。基地于2020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2021年1月入选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亚洲大国百强智库”榜单;荣获“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2和2023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和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贾庆国表示,我们期待未来在教育部领导下,与各兄弟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一道,共同推动凝聚人文交流学术和智库共同体,为人文交流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交流环节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贾文键,复旦大学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清,武汉大学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玉珏,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薇,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孙云等多家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的代表就各自机构的建设情况作主题发言并参与自由讨论。

交流环节(发言者依次为:贾文键、丁纯、杨清清、王玉珏、冯玉军、徐薇、孙云)

陈大立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人文交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对外交流的重要抓手,服务于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路径之一。教育部依托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备案了28家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实践。近年来,各中心在人文交流的理论研究、资政服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提升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布局的战略性和联动性,加强各个中心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优势互补,进一步凝聚全国性的人文交流学术共同体,共同探索中外人文交流工作新理念、新机制、新亮点。

陈大立作总结发言

此次会议是28家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吹响了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领域的一次“集结号”,与会各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代表充分交流、汲取经验、商讨合作。与会者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交流”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在教育部指导下,齐心协力,加强全国人文交流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共同体建设,为将新时代人文交流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作出不懈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