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四期“洞明书屋”分享交流会在国关楼图书馆洞明讨论室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李寒梅作为主讲嘉宾,带来她的著作《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与到场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归泳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张昕扬出席,活动由张昕扬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其他院系的十余位同学参与活动,积极与师长进行互动。
欢迎关注我们并进入公众号后台留言你对李寒梅教授本人、本书的印象与期待或你对《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的兴趣感言与问题探究,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李寒梅教授亲笔签名的《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一书哦!
9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四期“洞明书屋”分享交流会在国关楼图书馆洞明讨论室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李寒梅作为主讲嘉宾,与到场师生们交流研讨她的著作《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归泳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张昕扬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其他院系的十余位同学参加本次活动,交流会由张昕扬主持。
活动伊始,王栋教授指出,《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是研究日本民族主义的经典之作,2022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重读这本著作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表达了对中日更深层次交流的期待。
李寒梅教授首先分享了选择这一研究课题的历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年,日本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主义更是不容忽视。2001年“第三次教科书事件”并非单纯的历史认识领域问题,而且折射出战后日本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因此,在这本著作中,李寒梅教授以三个时期日本民族主义对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方式为基本线索,力图从日本民族主义各个历史阶段形态演变的特点,归纳出影响其兴起与沉浮的主要因素。之后,她介绍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日本民族主义的三个形态——原型形态、战后形态和新民族主义形态,并比较了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日本民族主义的新变化,李寒梅教授见解独到,引起了在座师生们的进一步思考。
分享结束后,归泳涛教授进行点评。他认为《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具有题材宏大、体系清晰的特点,该书为日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框架。同时他介绍了自己对日本研究的看法,直言当代民族主义研究所面临的困境。
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也激发起同学们讨论的热情。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日本左翼学者、日本宗教发展等问题与李寒梅教授进行讨论。李寒梅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应了同学们的问题,深入浅出,内涵深刻,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活动最后,李寒梅教授签名赠书,全体参与人员合影留念。通过这次交流会,同学们领略到李寒梅教授严谨的学术风格,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的变化及原因。理愈辩愈明,书愈读愈精。
延伸阅读
洞明讨论室坐落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由广东玉腾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于2018年捐资修葺一新,致力于营造学院良好学术氛围,为师生打造研讨与交流的学术空间。
“洞明书屋”系列活动融合了学院团委学术科创部“悦读会”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者新书”两大品牌活动,并在此前基础上推陈出新。“洞明书屋”系列活动定期于学院图书馆洞明讨论室举办,旨在融合学科特色与思政教育,借助温馨的师生交流氛围,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人文交流素养,展现当代国际政治学者风范,继承和发扬学院优良的学术文化传统。
在前三期“洞明书屋”分享交流活动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唐士其分享新著《理性主义的政治学:流变、困境与超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小明带来著作《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比较政治系主任汪卫华交流译著《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点击链接查看详情)。通过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加深了对相关领域的认识,探索新知的好奇心也得到激发。
原文:爱国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