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最新对华政策演讲。演讲中,布林肯称,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峻长期挑战”,并强调美国决心避免与中国发生“新冷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刁大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等多位专家就此接受了侠客岛的采访,深度解读本次布林肯发表的讲话。1. ...
2022-06-13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荣新江的著作《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第二版)》于2011年出版,已重印13次,销量达4.4万册。近年,荣新江教授重开关于学术规范与写作的课程,结合新的研究体会和学生反馈,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本书为广大学子指明了中国古...
2022-06-105月23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东京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以下简称为IPEF)。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研究所(筹)所长黄靖就中国应对“印太经济框架”持何态度这一话题发表观点。黄靖教授认为,美国总统拜登亚太之行的最突出“成果”,就是联合韩、日、印、越、新等13个国家提出了“印太经济框架” (IPEF)。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
2022-06-085月31日,“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缉思教授参加研讨并发言。此前他刚刚于今年2月到3月期间完成了对美国的访问。王缉思教授在发言时重点谈及了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三点忧虑:第一,关于对话。视频会当然很好,但是我觉得更好的是像我上一次去美国那样见了很多人,我们有很好的对话。但是现在只能在网上对话了,见不着人,这是一个非常...
2022-06-07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再一次强调考古工作既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学习贯彻总书记贺信精神,需要广大考古工作者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升考古学的政治担当。只有在政治上想明白“为何考古”,才能在学理上说清楚“如何考古”;只有把社会政治意义与学术意义有机融合,才能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北...
2022-05-315月23日,正在访问日本的美国总统拜登对记者提问的“武力保卫台湾”做出肯定答复,引发震动。虽然白宫官员和拜登本人事后均做出了澄清,但拜登本人在台湾问题上屡屡“失言”,也令外界对美国涉台政策的未来走势感到担忧。拜登屡次高调打出“台湾牌”究竟意欲何为?美国的“一中政策”真的会被改变吗?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又应如何应对?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就此接受凤...
2022-05-3011-05 | 第一期“洞明书屋”唐士其教授新书交流会 |
05-06 | 贾庆国:新冠疫情影响中美关系走向 |
03-10 | 王逸舟:《迷人的国际关系》新书专访 |
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