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全球疫情持续肆虐,中国当行“四个坚持”

人访问


导语:202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之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使人类社会陷入半瘫痪状态。以邻为壑、相互仇恨、彼此隔绝的“政治病毒”此起彼伏,嫁祸于人、彼此诋毁、鼓动战争的“精神瘟疫”呼啸而来。面对如此复杂而诡谲的国际形势与时代变局,中国惟有做到坚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不动摇,坚持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不动摇,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动摇,坚持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不动摇,方可在惊涛骇浪中屹立潮头,因势利导,破浪穿行,一往直前。

编辑笔记 无论未来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疫后世界格局怎样重组,中国都应毫不动摇地继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坚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不动摇

人类社会在繁衍生息、薪火相传、走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总要遭遇源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风险和危机,总会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冲突和挑战。目前肆虐全球的疫情,是世界进入现代以来暴发的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浩劫。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面之大,令各国政府猝不及防,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大众意识的深重影响,一时还难以评估。

据世界卫生组织4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已有1,214,971例确诊病例,其中67,840人死亡。美国确诊病例迅速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疫情超级大国”。欧盟成员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以及刚刚退出欧盟的英国,情况都非常严重,部分欧洲国家的病死率甚至超过了10%。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到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以及伊朗等穆斯林国家比较集中的西亚北非,从非洲大陆到南太平洋乃至拉丁美洲,疫情袭击没有“死角”。显然,病毒的攻击没有国界,不分民族种族,不论宗教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也不论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人类社会这次面临的是共同的灾难和挑战。

为了阻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持续蔓延,世界各国相继采取对内断路封城、禁绝社交、停工停产,对外关闭边界、中止人员流动、暂停货运等非常措施。各国政府所做的这一切,没有什么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因素,目的都是为了阻止疫情扩散,将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别无选择的极端手段,使世界经济遭遇难以承受的重创。服务业制造业大幅度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面积断裂,世界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界各国这次面对的是共同的危机和考验。

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社会安全与发展利益密切交织、前途与命运彼此相关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点,早就有了科学的判断和思考。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领导人和官方文件特别注意强调中国发展利益、安全利益与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安全利益的关联性和一致性。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时,就人类文明进程、世界格局演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发表演讲,第一次明晰而透彻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与此相关的新时代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他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许多场合,一再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端必要性和紧迫性。2017年1月,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表演说,再次强调: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同时,人类也正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为了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中国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对外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行动指南。这一理念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仅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所证实,同时也为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所证实。此次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抗疫合作逐步开展,再次彰显了人类社会安危与共、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习近平主席在日前召开的G20特别峰会上提出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这一判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认同。


在此之后,罗马教皇方济各在为全世界祈祷时说:“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彼此需要帮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明确表示,疫情这一人类危机需要来自全球主要经济体协调一致,采取果断、包容和创新的政策行动,以及对最脆弱人民和国家提供最大程度的金融和技术支持。虽然他们的具体表述不同,但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普遍共识已经形成是不争之事实。因此,无论未来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疫后世界格局怎样重组,中国都应毫不动摇地继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始终不渝地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和相关政策处理对外事务,引导国际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坚持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不动摇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治理体制不同、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不同,人类社会在面对无法预测和抗拒的重大灾难时,并非都能从容应对,也不可能总是坚强有力。某些国家在特定情况下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理所当然。外部力量尽最大可能施以援手,也是天经地义。这符合人类社会固有的人道主义品格和本性,符合危难关头必须和衷共济的永久诉求。

此次疫情在中国突然暴发后,中国得到了来自许多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友好人士的支持和援助。中方已多次就此向国际社会表达谢意。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开始就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合作,及时向世界各国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和中国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考虑到美国对此次疫情特别关注,中方还及时向美方通报了相关信息,保持了适度的交流与合作。后来,随着中国防控形势渐趋稳定,中方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向周边各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欧美发达国家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支持和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赏。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仍有某些势力企图利用疫情蔓延制造新的冷战,将人类抗疫大业引向大国对立与冲突。但疫情当前,人类社会要求共克时艰、相互救助的普遍共识和主流诉求不可违逆。不久前召开的G20特别峰会,标志着全球性共同抗疫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包括中国在内,相关各方通过本次峰会郑重承诺,要采取一切必要的卫生措施抗击疫情,即时分享各种资讯及共享研究所需资源,实行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抵消此次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财政影响。

对于人类社会联手应对共同性灾难和挑战,中国政府历来秉持坦诚开放、积极参与的建设性立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都尽了最大努力,为相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作用和贡献有口皆碑;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国与国际社会成功合作,创造了人类社会同心同德、共赴大难的经典范例;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派遣医疗队到非洲救死扶伤,近年来又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美发达国家联合行动,共同抗击非洲埃博拉病毒,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留下永久佳话。

正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崇高理念,基于做负责任的世界大国这一神圣使命,习近平主席在G20特别峰会上庄严宣布,中国愿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疫情的有益做法,并且明确提出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四点建议。这些建议包含了一系列很有操作性的具体主张,如尽早召开G20卫生部长会议,开展药物、疫苗研发与防控合作,各国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中国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探索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合机制,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等。

G20特别峰会召开当天,习近平主席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强调,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国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此后,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民间组织到企事业单位,从驻外机构到“走出去”的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和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应有关疫情严重国家请求,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受中国政府委派,飞赴相关国家,投入全球抗疫斗争第一线!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可能不得不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参与全球抗疫合作的方式方法,也将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既会得到充满善意的回报,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包括国际上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和炒作,当然也不乏境内某些企业或个人不当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形势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遭遇多少艰辛挫折,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应矢志不移,砥砺前行,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承担应有责任,履行相应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对于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意志和决心,不可有任何动摇。

三、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动摇

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各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与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现实威胁,同时也对各国经济运行、世界贸易秩序、国际人文交流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害。换句话说,疫情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影响到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前进方向,进而影响到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塑与构建。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就业状况将极为严峻,国际贸易关系与未来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确,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首先告急:美股多次熔断,美联储“无底线”放水救市于事无补,波音、通用等“巨无霸”企业停产歇业或大幅裁员。受此影响,俄罗斯、加拿大、越南、哈萨克斯坦等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作出禁止粮食出口以备粮荒的决定。由于诸如此类的悲观信息不断出现,有人断言,人类社会目前所经历的经济全球化已近尾声,主权经济和封闭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在G20特别峰会上建议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些建议如能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具体政策,并能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那么,世界各国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强化经济合作,人类社会重建国际经济秩序,重塑世界经贸格局,打造更高水平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积累新经验,并非没有可能。

在阻止经济全球化崩盘、探索建立新的经贸秩序、推进新型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价值和作用。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在许多国家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普惠式合作成果。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带一路”建设不但是融合发展、联动发展的“中国策”,同时也是引领全球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的新范式。在大疫之后世界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平等合作、广泛合作与可持续合作,仍可带动世界各国摒弃社会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纷争,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理念对接、政策法规对接、机制体制对接。这对于持续改善全球治理,有效应对共同挑战,实现各国普遍进步与安全,仍是功莫大焉。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疫情全球大流行迫使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不得不将当前的工作重心和施政重点转移到防控疫情上来。中国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国内企业面临生产、流通、融资、用工、安全等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走出去”的能力和意愿相应下降,在境外从事工程项目的人员不得不大量返回。企业执行境外合同、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能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已经无力继续推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新项目新工程接连开工、此呼彼应的状况,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再现。这种情况下,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借机唱衰“一带一路”前景,歪曲“一带一路”建设本意,抹黑中国企业形象,挑拨中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的不测因素和风险有所增大。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要在资源配置、着力方向、政策引导等各个方面,做出新的安排和部署,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早已公诸于世的“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平稳运行。

考虑到全球疫情扩散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联系断裂加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与此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国经济完全恢复正常尚需时日。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一如既往、攻坚克难、百折不回,又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以2019年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为指引,严格恪守稳中求进的总方针,努力在调整行为方向、优化项目质量、提高合作水平、化解安全风险、加强民心相通、确保人员安全以及服务于合作伙伴国民生需要、支持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方面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打开国门搞建设的政策体现,是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风雨同行的不二选择。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恶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难度增大,但我们不急功近利、不勉为其难,而是统筹规划、合理运筹、进退有序,如此,“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在全球抗疫合作以及疫后世界经济合作中独领风骚,再创佳绩。

四、坚持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不动摇

此次疫情全球性大流行,标示着人类社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自身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人类社会不同文明形态与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这一突发变量,以及纷至沓来的各种意外冲击、挑战和压力,国际舆论场一片混乱。中国应对这场疫情的超强能力、特殊手段和惊叹世界的示范效应,加深了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加速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从未风平浪静的西方政界和舆论场,当前更是魑魅起舞、魍魉婆娑。

一方面,西方某些势力借疫情在中国首先暴发而造谣生事,极力污名化中国,甚至要求中国承担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所谓“责任”,图谋组织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秋后算账”。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政府为防止疫情扩散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说三道四,进而诋毁中国的政治制度、治理方式和价值观体系,不遗余力地抹杀中国的抗疫成果和经验,力图抵消中国参与和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积极影响。国际舆论场上,部分西方高官颠倒是非胡言乱语,部分西方不良媒体丧失操守趋炎附势,出现了冷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混乱大迷离局面。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征程中,树立中国开明开放、包容合作的良好形象,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至关重要。在当前国际舆论斗争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等新情况下,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两大对外工作方式和方法,意义重大深远,而且势在必行。

所谓政策沟通,就是要在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的元首外交带动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驻外机构到境外企业,全方位动员起来,持续加大对外政策宣传、解读和诠释的力度。所谓民心相通,就是要在充分发挥我国境内外各种媒体“官宣”作用的同时,利用境内外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潜能和因素,针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各阶层,有的放矢地做好解惑释疑、引导舆情、以正视听等工作。

当前对外开展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工作,重点在于宣介我们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取得的抗疫斗争阶段性成果,宣介我国为参与和支持全球抗疫合作而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开展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工作的目的,是要使国际社会认识到,面对疫情这种“人类公敌”,世界各国除了捐弃前嫌、共克时艰、相互救助、联合行动,没有其他出路。同时也要理直气壮地告知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成就与经验不容诋毁,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为全球抗疫合作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不容歪曲!

当前对外开展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工作,既要着眼于和着力于全球抗疫这场重大斗争,同时也要兼顾国家形象塑造、内外政策宣介、文化交流合作等常态化工作方向和相关内容,包括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光辉历史、新中国七十年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合作发展、共赢发展、联动发展的政策主张,等等。要把当前工作重点与长期工作任务有机统一起来,既不能失去重心,又不能顾此失彼。

实践证明,做好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两篇大文章,是树立我们党和国家良好形象、厚植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互信根基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二者只有彼此配合、共同发力,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预期效果。要善于总结经验,认真查找差距,注意补足短板,加大遏制狭隘民族主义、粗俗民粹主义等负能量的冲击,把对外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两项重大工作,引导到有理有利有节、有章有法有效的健康轨道上来。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于洪君:美国霸权演进路径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2020年08月12日

    导言: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是美国霸权的演进路径以及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未来趋势,有助于我们在世界秩序深刻变革、大国关系愈加复杂、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更精准地界定中国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更稳妥地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压力和挑战,更广泛更深入融入全球事务和国际社会,在实现民族复兴并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01美国谋得世界霸权并成功维系霸主地位是一战结束后...

  • 于洪君: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仍是中国的唯一选择2023年12月20日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人类社会一直处于极其广泛和深刻,同时也极为曲折和复杂的历史性大变动之中。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将这种大变动称之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大局。近年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和外在条件改变,世界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情势异常演进,全球治理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举步维艰,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战略判断和科学预见的精准性。第一,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外在条件变得愈加严峻。我们观察并...

  • 于洪君:弘扬中巴传统友谊,深化双方战略合作2023年10月27日

    众所周知,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历史文化底蕴、政治文明进程、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理方式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同时又是山水相连并且人文相亲,各领域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彼此攸关的重要邻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巴两国就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基础上,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风云多变、冲突多发的亚洲地区,树起了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守望相助的光辉旗帜。此后60多年来,无论国际...

  • 于洪君:俄乌冲突前景难料,但终会缓和2023年03月03日

    2022年的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来,这场二战后全球规模罕见的军事冲突,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安全、外交和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冲击,引发空前巨大的震撼。冲突的发展几度出乎观察家的意料,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支持下的乌克兰,在漫长的战线上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战事持续将满一年之际,直接冲突的俄乌双方与间接参与其中的西方国家虽然都已尽显疲态,却仍磨刀霍霍、气势汹汹,试图...

  • 于洪君:俄乌冲突前景难料,但终会缓和2023年02月27日

    2022年的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来,这场二战后全球规模罕见的军事冲突,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安全、外交和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冲击,引发空前巨大的震撼。冲突的发展几度出乎观察家的意料,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支持下的乌克兰,在漫长的战线上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战事持续将满一年之际,直接冲突的俄乌双方与间接参与其中的西方国家虽然都已尽显疲态,却仍磨刀霍霍、气势汹汹,试图...

  • 于洪君:中国外交新开局与国际社会新感受2023年02月0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间,世界进入变革与动荡相互交织的历史过渡期,人类社会面临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人类社会生存繁衍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其直接表现是地球升温、冰川退缩、极地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物种减少速度加快、能源与资源日渐枯竭,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国际关系变得空前复杂。主要表现是,冷战后世界...

  • 于洪君:科学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2023年01月06日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顽固存在,力量对比失衡与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国际秩序混乱与全球治理无序彼此叠加,世纪疫情与经济衰退困扰世界各国。人类和平与发展遇到诸多风险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重新认识并科学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发展与安全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是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国与...

  • 于洪君:乌东问题严峻而复杂,相关各方应三思而后行2022年03月01日

    自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以来,乌克兰局势或迎来关键拐点。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起,乌克兰开始实施为期30天的全国紧急状态。拜登除了对俄罗斯两家银行和部分官员实施制裁外,再次追加了针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欧盟以及英加日澳等西方国家纷纷表示谴责,并且陆续宣布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

  • 于洪君: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民主思潮是乌克兰内外交困的两大主因2022年02月25日

    乌克兰独立30 年以来,政治动荡,社会失宁,经济凋弊,国土分裂,对外关系日益复杂,根源在于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民主思潮。独立之初,被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民主主义所裹挟的执政当局缺乏构建新国家政权、组织新经济建设、协调新民族关系、建立新社会秩序、稳妥处理对外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与发展混乱无序。社会撕裂催生的各种矛盾与乌俄间冲突彼此牵动,导致乌克兰政治危机与社会对抗长期得不到缓解。进入21 世纪后,乌克兰两...

  • 于洪君:中美关系与东北亚的未来2020年11月12日

    美国大选结果将为中美战略竞争带来新的影响与挑战,而朝鲜半岛问题也随着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而日趋复杂;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强化,难以预测。韩国到了有必要摸索新的外交、安全和对朝政策的关键时刻,而中国作为世界秩序的参与者与构建者,同样正处于对外交安全政策做出选择的岔道口。2020年11月12日,第七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于线上召开。本期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以...

  • 于洪君:国际抗疫合作展现中国品格2020年06月22日

    这种公开透明和高度负责的做法,不但及时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更重要的是为世界各国掌握疫情动向、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2020年全球事务中的头等大事,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不分种族与国界,肆虐全世界各个角落。面对突如其来的历史性灾难,世界各国一方面不得不各自为战,努力自保,另一方面又相互沟通,谋求合作。中国是此次全球抗疫行动的先锋队,也是推动全球合作共同抗疫的积极力量。4月2日,第74届联合国...

  • 于洪君:当前对外传播要注重抗疫合作与发展合作两大重点2020年06月21日

    举世瞩目的2020年G20特别峰会,以普遍期待的全球合作联合抗疫为主题,以视频会议这种前所未有的特别方式,于3月26日成功举行。由于本年度主席国沙特阿拉伯积极筹办,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方大力支持,与会领导人就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预示着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联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到底如何认识这个突如其来并且肆虐全球的病魔,中国应当怎样参与这场前所未有的全...

  • 于洪君:联合抗“疫”——从全球合作到携手共治2020年06月21日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抗疫局面逐渐生成,再一次彰显了人类社会安危相依、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3月26日召开的G20特别峰会,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携起手来,联合应对现实威胁、并肩对抗共同性挑战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世界各国应在抗疫合作中推进经济合作。中国要与相关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在政策沟通、舆情引导、民意营造等方面相向而行、密切协同、彼此配合...

  • 于洪君:全球疫情持续肆虐,中国当行“四个坚持”2020年06月21日

    导语:202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之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使人类社会陷入半瘫痪状态。以邻为壑、相互仇恨、彼此隔绝的“政治病毒”此起彼伏,嫁祸于人、彼此诋毁、鼓动战争的“精神瘟疫”呼啸而来。面对如此复杂而诡谲的国际形势与时代变局,中国惟有做到坚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不动摇,坚持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不动摇,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