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行院长换届暨新年茶话会

2022-01-03 17:39 iGCU
人访问

冬日窗外寒风阵阵,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地下中庭却洒满了阳光。2021年12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在这里举行了院长换届暨新年茶话会。

范士明副院长主持活动并致辞


“袁老师特别关心中外学生的成长,惜才、爱才,在培养知中国、懂世界的跨文化青年领袖方面不遗余力。在我心中,袁老师是一个有温度、有风度、有尺度、有高度的人。”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范士明教授简要回顾了过去六年里在袁明教授带领下,燕京学堂的成长历程,并感谢袁明教授为学堂发展付出的心血,以及为培养知中国、懂世界的跨文化青年做出的贡献。接着,他为大家介绍了董强院长,并对他加入燕京学堂表示欢迎。他相信,董强院长一定会把他对国际教育和跨文化交流的理念带入燕京学堂,为学堂注入新的活力。


袁明教授分享感言


“北大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的提携和托举。Character matters here in our Yenching community.我们每个人集体铸造燕京学堂的美好品格。”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原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首先回忆了自己与在场各位老师们的友情岁月,特别感谢了北大国际合作部、研究生院、教育基金会,以及各院系授课教师对学堂的支持和贡献。

接着,她分享了与董强教授相识的故事,并表示,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托举“与帮助。她随后分享了最近收到的一些燕京学堂在校生和校友们发来的祝福信息,其中包括了身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和身在中国的外国学生。有这样多的年轻人跨越了国别的界限,在世界各地交流、成长,这也是燕京学堂的成就所在。袁明教授表示,燕京学堂的“气质、品格”(character)要靠每个人的努力来集体铸造。她时常想起在成立燕京学堂五周年时,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赠送给学堂的一幅联句,其中就包含了前人的精神与智慧,而今天的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传承,将它做得更好。

最后,袁明教授表示,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怎么看世界,这是一篇大文章。她从1962年来到北大,亲眼见证了这篇文章如何做得有声有色,在未来,这篇文章还将继续做下去。她相信,也期待大家能把这篇文章越做越好。


袁明教授讲话后,燕京学堂院长助理郭菲、左婧分别为她送上了学堂特别制作的感谢牌和纪念画册。

董强院长发表讲话


“燕京学堂作为一个年轻的、具有实践性的小苗,它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想象力和勇气。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呵护这棵小苗,用心去浇灌它,在北京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土壤中让它茁壮成长,能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董强教授回顾了袁明教授自2016年起担任燕京学堂院长以来,带领全体老师与员工取得的成绩。袁明教授提出了“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的基本定位。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燕京学堂成为了研究中国、联结世界的国际化教学场所,在座的诸位同学也都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化办学遇到重重障碍,但是学堂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创意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

董强院长分享了自己在法国求学的经历,并希望燕京学堂的同学们能够珍惜自己在北大的时光。他表示,在留学经历中他虽然也曾遇到困难,但那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他邀请同学们在未来多与他交流,也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面对困难,一起奋斗。

董强院长感谢了到场的各位老师,希望在未来,各位老师、同事和同学们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学堂的工作。他将与大家一起,借助想象力和勇气,浇灌燕京学堂这棵年轻的“小苗”,让它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燕京学堂师生都很希望袁明教授能够继续关心学堂的发展,燕京学堂决定聘请袁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董强院长为袁明教授颁发名誉院长聘书

2020级学生冯玮欣发言


“袁老师,谢谢您在过去六年里,当我们的阳光。回首来到燕京学堂学习的一年半时光,我遇到了很多良师,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环顾四周,我的同学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大展拳脚,我从心里感激在您的带领之下蓬勃发展的燕京学堂,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在国际化、跨学科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冯玮欣作为在校生代表,向袁明教授表达了谢意与敬意。她回忆了在燕京学堂与袁明教授相识和相处的过程,感谢袁老师对她的学业和“我,門”跨学科文化展的支持与鼓励。冯玮欣以“阳光”来比喻袁明教授对同学们的影响,并代表同学们表达了对袁老师的感谢,以及对董强院长的欢迎。


校友Dickson David Agbaji 发言


“There’s time for everything;a time for beginnings and a time for endings.”

来自尼日利亚的2019级燕京学堂校友Dickson David Agbaji用两个他与袁明教授相处的故事,描述了他心目中袁老师的形象:既像母亲,也是朋友。他感谢了袁老师对学堂学生们的关怀与爱护,也欢迎了董强院长加入燕京学堂大家庭。


范士明副院长邀请了四位在场的老师分享他们的感言。

刘海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感谢袁老师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这十年来作为年轻老师我见证了许多人,包括我自己跟着袁老师学习做事、学习做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女性老师。袁老师跟我讨论过,在北大,作为女性老师,我们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点,或者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community。在多了这样一层认同之后,我觉得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当中,会多一种视角,对学生们的关心可能也多了一个层次。

郑如青(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

今天来到这个活动我非常的感动,因为我觉得当一个老师好像并不只是教学与科研,也可以有非常广大的connection,可以跟很多不见得是同一个领域的人们建立交集,产生深厚的感情和爱。曾经我跟燕京学堂的关系不是特别密切,但因为与各位老师们工作上的交流,我现在觉得燕京学堂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可亲可爱的地方,我也希望能够成为它的一份子,在未来为它尽自己的一点心意。

郭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一,今天是袁老师的告别时刻,也是您的荣耀时刻。学生们说您是阳光,在我心中您是“大先生”,感谢您对我们的教导。

第二,祝贺董强老师接任燕京学堂院长,加入教学团队。有您这样一位蜚声中外的学者和骑士加入,我很期待未来学堂团队能碰撞出更好的火花。

第三,为什么我们要做燕京学堂?北大是一所一百多年的机构,有很多创造写在历史之中,写在人们的心中。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新青年》的创造,但也许我们现在做的一些事情,百年之后也会有人记住。我们都希望能做这些事业的同行者和参与者。我们也都会记住今天这个时刻,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梦,头上有光,我们的背后是北大,满面是笑容。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燕京学堂在这几年里做了一篇大文章。我们每一次到燕京学堂来参加活动,都非常受到袁明老师的感染。每一次看到袁明老师,我都想起一句广为传颂的话: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袁明老师还是我们文研院的学术委员,每当我们遇到什么困惑,都会求助于她,而看到她的从容、淡泊、优雅,我们都会觉得面前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都可以一步一步往前走下去。

我经常想袁明老师看起来那么文弱,但正是这样一些文弱的老师,他们可能是我们北京大学的脊梁和主心骨。他们不仅托举着燕京学堂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其实还参与托举了很多其他地方,包括我们的文研院。所以,我代表我们的同事向袁明老师表示感谢。董强老师接任燕京学堂院长,我们大家都很放心,也相信学堂能够越办越好。

邓小南院长和几位老师也为袁明教授送上了文研院的礼物。


活动最后,董强院长为袁明教授送上了自己书写的两首小诗。一首是宋代葛天明的《迎燕》,另一首是他自己的诗作,表达了他在这一新旧交替之时,对袁老师的敬意与祝福。

迎燕子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日丽迎南燕,风和暖北京。

静园多学子,堂奥日窥明。

“在燕京学堂,我很幸运有您和多位杰出的女性学者的教导。——Lynn Lee (燕京学堂2017级韩国学生)

虽然我已经毕业,但是袁老师依然架起一座桥梁,让我和这个大家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陈昶羽(燕京学堂2018级中国学生)

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不停地创造各种平台,让我们能有机会和大师互动,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Sebastian Yu'ang Guo(燕京学堂2019级德国学生)

袁老师教导我们一定要做个眼中有光的人,因为只有眼中有光,才能证明心中有坚定的希望。——田梦(燕京学堂2015级中国学生)”

燕京学堂校友们分享的一个个小故事,将大家带回到与袁明教授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跨越山海送来的祝福和发自肺腑的感谢,感染也感动了现场的每个人。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