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林民旺:中印关系正努力“重返正轨”

2022-03-20 16:37 林民旺
人访问

3月21~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赴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出席了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第48次会议并访问了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与尼泊尔四国。其间,王毅在3月25日对印度进行的工作访问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自2020年中印边境西段发生冲突后,中国官员对印度的最高级别访问。中印关系出现回暖征兆。

图片

2022年3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印度进行工作访问,同印度外长苏杰生(左二)举行会谈。

印度的“策略性”考量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剧大国关系调整与转变的背景下,2020年6月中印在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其后两国关系一度跌至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印度试图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及其向长期化发展的趋向中“渔利”,一方面快速向美国阵营靠近,并积极与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推进“印太战略”;另一方面,在中印之间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上也频频采取示强策略。

然而,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谴责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当局,同时对俄实施广泛制裁,很多国家的政府也被迫对此作出表态。而与美西方和俄罗斯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却在俄乌冲突中一直保持“中立”态度,这使印度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不断施压。俄乌冲突也给印度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印度而言,与中国协调政策立场的必要性更加凸显。但是,印度虽然在应对俄乌冲突方面需同中国一起对冲来自美西方的压力,却也不希望“走得太远”,以至于被美西方视为在对俄政策上与中国的立场“完全一致”。因此,从王毅此次访问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印度迈出的改善中印关系的步伐仍具有“试探性”与“策略性”的考量。

一是“低调”会见。此次外交接触前,中印官方都没有发布正式通告,虽然印度媒体已提前透露出本次访问的相关信息,但其报道口径十分模糊。究其原因,或为印度希望保持“低调”。印度政府一方面不欲其国内反对力量介入此事从而形成干扰,另一方面或许希望向美日澳等国传递一个信号,即此次会见是应中国的“主动要求”而进行的。

二是印度总理莫迪并未会见中国代表团。3月21日,莫迪曾“罕见地”在社交媒体上对我国东航MU5735航班坠毁事故表示震惊和悲痛。但在3月25日即王毅访印当天,莫迪却在北方邦出席该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迪蒂亚纳特的就职典礼,并未会见到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

三是据印媒报道,印度外交部曾在此次访问前对中国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一般性言论表达不满。3月22日,王毅在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第48次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我们今天再次听到了很多伊斯兰朋友的呼声,对此中方抱有同样的愿望”。据印媒报道,3月23日,印度外交部曾对此发表声明称“我们拒绝中国有关印度的不当发言”。

图片

“融冰”与挑战并存

尽管如此,这次访问仍将有助于淡化两国的“对立”氛围,有利于双方在对外政策上朝着相向而行的步伐迈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此次访问能够实现就已是“成果”。

访问期间,王毅在新德里分别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外长苏杰生举行会晤,双方再次确认了两国的共同利益点,互相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意愿。王毅提出发展中印关系的三条思路:要以长远眼光看待双方关系、以共赢思维看待彼此发展、以合作姿态参与多边进程。苏杰生也表示,两国关系要遵守三个“相互”原则,即相互尊重、相互照顾敏感关切和相互照顾利益。

此次访问或将有助于双方逐步恢复高层往来及互动沟通。今明两年,中印将分别主办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和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这在客观上为两国高层来往提供了机遇。此外,多瓦尔也承诺将尽快来华参加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而中国将主办的第19次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也有望迎来印度外长出席。

同时,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或将得到更有效的“管控”。对中国而言,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目标是推动该问题尽快实现从应急处置转入常态化管控,坚定不移朝着妥善管控边境问题的方向努力,寻求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而印度虽仍对外声称,只要边境地区实控线沿线还有大规模中国军队驻守,中印关系就无法回归正常化,但在实际政策上,印度仍同意中国的建议,即首先实现边境实控线的一线部队脱离接触,然后再实现边境局势的降温,最后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

然而,印度方面的“策略性”考量,使中印关系发展前景仍可能大打折扣。首先,印度在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同时,也在对美国打“中国牌”。在印度看来,中印长期互相消耗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因此,虽然印度并不想陷入同中国的边境对峙来以此消耗中国,但只要印度在战略上保持继续消耗中国的做法,那么美国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豁免”印度在对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出轨”。

其次,虽然印度表达了自身所谓的战略“敏感性”,却没有对中国的战略敏感性给予充分尊重。在欧洲,美国主导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断进行东扩,最终导致了俄乌冲突的爆发。在亚洲,美国寻求“印太战略”框架下的联盟构建和集团对抗,在战略上对中国予以遏制。尽管中国没有主动与印度沟通过对有关“四国安全对话”等议题的关切,但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立场已明确显示出反对“印太战略”的态度。然而,印度对此“充耳不闻”。

与此同时,印度在边境对峙中仍采取“以拖待变”策略,加速推进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印军的机动性也大幅提升,这显示出印度正试图加速改善己方一侧的“劣势地位”。此外,3月10日,印度执政的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在北方邦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近20年来首个在该邦连续执政的政党,而印人党北方邦领导人约吉·阿迪蒂亚纳特是首位在北方邦成功连任的首席部长。作为全印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的议会选举结果一向被认为是印度大选的“风向标”,这意味着印人党可能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对中印关系而言,这样的新时代也可能意味着不小的挑战性。

当然,印度仍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大国,它在战略上寻求背靠美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正是由于这些利益的存在,导致印度并不会完全服从于美国的战略需要。同样,中印作为邻国的现实,也决定了印度需要管控好与中国的对立和对抗。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2年第8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