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京大学全球人文交流论坛暨全球人文交流季启动仪式精彩回顾

2023-10-29 09:35
人访问

10月19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国际合作部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全球人文交流论坛暨全球人文交流季启动仪式”举行。本次论坛以“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为主题,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配套活动,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论坛得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持,共邀请来自9个国家、13所高校的近60位校长及学者参会。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副校长、教务长王博出席开幕式并会见来宾一行。

开幕式前,龚旗煌在临湖轩会见中外嘉宾,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和感谢。他指出,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北京大学将通过提供高质量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和全球声誉。

校领导在临湖轩会见中外嘉宾

上午,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灵山与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博致开幕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博科娃(Bokova)、埃及外交部原部长纳比尔·法赫米(Nabil Fahmy)、中国原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分别进行主旨发言。泰国原总理阿披实(Abhisit)发来视频致辞,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主持。

赵灵山致辞

赵灵山指出,中外人文交流的品牌项目孔子学院具有高质量中文教学的公信力、多元文化文明交融的温润度、深层次民心相通的责任感,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与国外伙伴合作,在全球人文交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基金会坚守的是“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的初心,弘扬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王博致辞

王博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是人类应对时代危机、促进世界繁荣的共同理念,也是世界人民心之所向、人类历史潮流之所趋。2023年是北大“国际战略年”,北京大学将坚守“沟通人文,理解世界”的使命,为世界各国在高校、民间、智库等领域的人文交流、文明互鉴贡献更多北大智慧和北大力量。

阿披实·维乍集瓦视频致辞

阿披实·维乍集瓦指出,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影响着全球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北京大学举办全球人文交流论坛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景能够实现,要着眼于通过人文交流建立互信,一方面要认识到各文明在历史、地理、种族、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大家的共同愿景,并一起去创造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

蔡武致辞

蔡武表示,推动人文交流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也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还要坚持文明的赓续传承和守正创新。作为人类文明、文化传承创新的核心基地,作为知识、思想泉源的高等学府,大学尤其应当在国际人文交流中担当重任,最大程度促进合作机制、理念和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各国有识之士乃至广大民众相知相亲,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纳比尔·法赫米致辞

法赫米指出,埃及一直积极支持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非常高兴看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这为埃中两国人民之间更好相互理解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了良好平台。中国和埃及都有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两国需要更高程度的相互学习,这项任务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来实现,特别是大学需要提供专业与严谨的平台。

于洪君致辞

于洪君指出,人文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各国互学互鉴、引导人类文明互联互通的重要渠道。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人类发展进程,中国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必要进一步调整改进,从行为主体到运作方式、从传播工具到交往手段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伊琳娜·博科娃致辞

博科娃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了系列新倡议,人文交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次论坛就是“一带一路”中人文交流讨论的延续。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以及各国人民民心的互联互通。

贾庆国主持

贾庆国在总结时表示,各位嘉宾的发言令人非常感动,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国竞争、地缘冲突和意识形态分歧相互叠加的时代,仍然有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人类的境况有着清醒的认知、对人类的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未来需要有更多有识之士和衷共济、携手并肩,共同向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报告》首次发布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发布了《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报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介绍了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结果。该指标体系旨在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人文交流对国家之间、文明之间关系的影响,是国内外学界第一次尝试通过科学方法学理化这一领域。本报告是“全球人文交流指数”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长期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能够体现全球多维、智能化人文交流网络状态与动态的人文交流指数。

祁昊天发布《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报告》

与会嘉宾登台,共同启动北京大学全球人文交流季。全球人文交流季将以多种形式陆续展开,聚焦考古、历史、教育、艺术、国际关系、区域国别等多个学科,邀请来自全球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与全球高校的学术合作,拓展交流领域,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年”添砖加瓦。

嘉宾共同启动全球人文交流季

校长圆桌论坛现场

随后举行的校长圆桌论坛进一步以“凝聚人文共识、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主持人许钦铎主持。

侯赛因·阿兹杜格发言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校长侯赛因·阿兹杜格(Houssine Azeddoug)表示,当前的跨国合作已经超出了地理和政治的范畴,应该更多关注人文交流与合作。

李岩松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世界,应该能够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让不同的文明相互借鉴学习。

艾哈迈德·拉贾布发言

埃及开罗大学副校长艾哈迈德·拉贾布(Ahmed Ragab Muhammad Ali)认为,当前需要寻找更多将不同文明联系到一起的结合点,更进一步发扬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

傅逸哲发言

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副教务长傅逸哲(Geoff E. Foy)分析了中西方对于宗教多样性的不同文化取向,认为西方应当向中国学习如何接受和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存与融合。

王博发言

王博希望从事人文交流事业的青年要用眼睛去充分了解世界,用耳朵倾听和接纳不同声音,同时还要保持内心的理性与秩序。

同日下午,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主题论坛一聚焦“百年变局与人文交流”,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燕京学堂院长董强主持。

姚乐野发言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通过人文交流在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中持续形成合力。

帕斯卡尔·马默发言

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校长帕斯卡尔·马默(Pasquale Mammone)通过视频表示,法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合作代表着开放、合作和进步精神,要倡导各国大学在研究、教育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渡边义浩发言

渡边义浩分享了早稻田大学保留着汉学研究的传统,期待与北京大学合作培养下一代汉学研究的引领者。

胡安·何塞·西鲁埃拉·阿尔费雷斯发言

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胡安·何塞·西鲁埃拉·阿尔费雷斯(Juan José Ciruela Alférez)援引全球发展倡议(GDI) ,指出各个国家之间彼此尊重的重要性,强调发展需要更公平、更多机会的环境。

姜文国发言

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事务院长姜文国介绍了卡迪夫大学2013年与北京大学建立了紧密联系;在大学交流之外还拓展了诸如中英工程师交流等活动,极大丰富了两国人文交流的意涵。

董强发言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博雅特聘教授董强指出,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人文交流格外重要。中国的上一步是经济发展,下一步应建立起更多国际化的教育机构,教中文、传播中国文化,期待在人文交流领域上取得更大成功。

主题论坛二关注“全球文明倡议:共建全球人文共同体”,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

穆斯塔法·利辛德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副校长穆斯塔法·利辛德(Mustapha Lkhider)指出,文化互动应该超越孤立,相互学习应该超越对抗,文化共存应该超越分裂,要实现这些愿景,就必须大力推动全球人文交流与合作。

马尔科姆·巴特勒发言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巴特勒(Malcolm Butler)表示,没有哪一所大学能够独自解决这些难题,跨国、跨学科的合作将会促成学术上的新发现,这非常有助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克里斯蒂娜·德尔·马斯特罗·维奇奥发言

秘鲁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克里斯蒂娜·德尔·马斯特罗·维奇奥(Cristina del Mastro Vecchione)强调,21世纪出现了一系列与全球化有内在联系的复杂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秘鲁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有助于相互理解、宽容、尊重和欣赏文化多样性。

李哈布发言

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哈布(Rehab Mahmoud Ahmed)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人与人的互动愈发频繁,为更大范围的人文交流创造了条件,中国通过经济、文化交流,着眼于各国共同利益与价值观念,共同应对全球性危机。

金丝燕发言

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特级教授金丝燕从中西文化互动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中国与西方的三次相遇,将其归纳为“忍受的文化”与“选择的文化”两种模式。

王栋发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强调了青年在未来中外人文交流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表示应努力使全球人文交流论坛和全球人文交流文化季成为一个能让不同国家、不同大学的学生深入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平台,并在讨论环节邀请数位同学参加了讨论。

主题论坛现场

开幕式现场

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配套活动,此次论坛立足北大,放眼世界,聚焦当下,展望未来,以思想碰撞探索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路径,体现了北大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