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美双方五十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界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共同主办方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
中国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中央党校前副校长李君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章百家,中国前驻冰岛大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苏格,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文玲等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各分论坛发言。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多项会议筹备工作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
以下是与会各位嘉宾发表的重要观点大集锦。
王毅:健康的中美关系需要双方的相互尊重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面对全球疫情、经济衰退、气候变化这样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应展现勇气、团结和责任。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要为人类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这是国际社会的期盼,也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除夕进行了首次通话,一致认为中美要增进相互了解,避免误解误判;要彼此坦诚相待,不搞冲突对抗;要畅通沟通渠道,推进交流合作。这次极为重要的通话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也为两国乃至世界传递了令人鼓舞的消息。
王毅说,中美关系要拨乱反正,重回正轨,首先需要打破由各种对华错误认知而人为砌起的高墙,真正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王毅表示,中国是始终坚持并发展人民民主的国家;中国是始终保护并促进人权发展的国家;中国是始终珍惜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国家;中国是始终倡导和践行合作共赢的国家;中国是始终奉行和维护多边主义的国家。
王毅表示,对于中国而言,今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自193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算起,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至少已有85年了。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全面建成小康到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知道,美国新一届政府正在审视评估对外政策。希望美方的政策制定者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看清世界大势,摒弃各种偏见,避免无端猜忌,推动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实现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王毅就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提出四点建议: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加强对话,妥善管控矛盾分歧;相向而行,重启两国互利合作;扫除障碍,恢复中美各领域交流。王毅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这艘巨轮尽快回归健康发展的航道,驶入海阔天空的美好明天。
鲍尔森:重新审视一条可行之路
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在致辞中指出,美中关系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拜登总统上任意味着政策会更加可预测。与此同时,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反映中国、美国和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虽然两国存在一些战略层面的竞争,但双方应尽可能进行健康的竞争,避免不必要的对抗与“零和”局面。
美国和中国必须决定如何以及在哪些领域竞争,如何避免冲突。鲍尔森建议双方将重点放在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上,以建立合作势头和相互信任,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并希望两国能够重新建立战略经济对话,以应对重大的长期宏观经济挑战,同时在更紧迫的问题上取得进展。两国应加强协调,共同努力,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和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互信。
陆克文:未来十年对于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认为,未来十年中美战略竞争应该不可避免,但是中美战争可以努力避免。他提出“有管控的战略竞争”,表示竞争可以,但要有底线,要有规则。
陆克文指出,首先,应共同建立起对彼此安全政策和行为的一些硬性的限制,比如说美国应该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第二,双方需要就一系列精神达成一致,应该意识到对方都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不会越界。可以继续在战略经济方面开展竞争,与此同时,也需寻求相互对等的市场准入。最后,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同时,两国应找到空间来继续战略合作,特别是在重要领域应对关键的全球挑战,现在的局势远没有冷战期间那么严峻,但是全球的威胁越来越紧迫。
郝平:大学必须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重要关口,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大学必须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希望中美高校开拓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深化长期以来建立的深厚友谊。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美高校应主动运用新技术、拓展新机制,继往开来、加深友谊,不断夯实中美友好往来的社会基础。
第二,希望中美高校围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心系人类福祉,加强联合攻关。当前,中美高校应以解决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病毒传播等共同难题为目标,加强合作研究与协同创新,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中,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希望中美高校面向未来、立足长远,培养青年一代的深厚友谊,两国高校应主动运用新技术、创设新平台,促进两国青年跨越时空、真诚交流,形成对和平、发展、平等、共享的共识,为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培育更加坚实的青春纽带。
格林伯格:合作是克服困难的最好途径
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表示,当今世界没有比中美关系更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是克服现存困难的最好途径。希望两国在基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继续让双方共同受益。
格林伯格表示,希望中美两国能继续让双方受益,不仅基于他们本国的利益,还基于许多其他的利益,而这隶属于两国国家利益的范畴。
崔天凯:中美关系亟待矫枉纠偏,处在重整出发的关口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表示,中美关系亟待矫枉纠偏,处在重整出发的关口。首先,中美双方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彼此战略意图。心病还需心药医,美方一些人在看中国时恐怕要去一去心魔,从黑暗的屋子走出来见见阳光。
其次,要真正了解并尊重彼此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希望美国能端正心态,在国际上奉行各国“生而平等”的理念,学会同历史文化和道路制度与己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
最后,双方要坦诚沟通,明确政策边界,从而有效管控分歧,聚焦合作。有问题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首先是问题性质要分清,政策边界要明确,红线要划出来。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等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方没有退让余地,必须坚守红线。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分歧,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避免对抗。两国在各领域都要开展深入坦诚的对话,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国际地区问题上加强协调合作。
王缉思:恢复沟通,须通过理解彼此来补充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在发言中表示,目前中美双方需要抓住机遇重启交流机制,并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中国人习惯解决具体问题之前先确立原则,而美国人则习惯于在准备改善关系之前解决问题。
中美双方的众多学者一直呼吁双方应通过积极尝试理解彼此的心态来抓住机会,恢复沟通,减少不信任。他希望中美双方在今后的道路上采取行动解决分歧,避免因缺乏理解而产生对抗。
王缉思还回忆了他与美国学者李侃如在2012年撰写的关于中美如何克服“战略不信任”的报告,并对九年后两国“战略不信任”的加深而感到遗憾。王缉思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避免政治不信任陷入社会、经济和科技层面上的脱钩并引发正面冲突。
袁明:面向全球与未来的集体认知正在出现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表示,2014年,北大成立燕京学堂并开始招生,得到了全球伙伴学校的鼎力支持。来自美国许多优秀大学的年轻学生,在学堂中展现了阳光和活力。一种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集体认知,正在这个新的跨文化环境中出现。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中美人文交流的意义,不会只限于中美两国。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股洪流,出现在人类交流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打开了人类相互认知的无限新边界的当下。青年人的视野、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全球关怀,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之时,燕京学堂的年轻人发起组织“2021全球青年论坛”(Shared Renewal: Recoupling East and West)。这种“未来色彩”,是一道亮色,它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积极经验,是相互扶持、相互照亮。
三场平行分论坛分别以“重塑政治互信”、“重建经贸均衡”、“重启人文交流”为主题展开。与会嘉宾们围绕双方制定合作(双边领域及全球事务中能够合作的清单)、对话(存在分歧但有望通过对话解决的清单)、管控(难以达成一致需要搁置管控的清单)三个清单展开研讨,傅莹、朱民、章百家、王义桅、朗平、姚明、张文宏、欧伦斯、库帕·拉莫、麦克福尔、希尔斯、葛国瑞、张之香等中美两国代表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平行分论坛一:重塑政治互信
多位嘉宾表示,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面临关键节点,应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平行分论坛二 重建经贸均衡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在中美关系中,经贸关系是修复的重点。
平行分论坛三 重启人文交流
与会嘉宾共同表示,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损人不利己,越是艰难时刻,人文交流越是重要。
出席分论坛嘉宾名单
分论坛一: 重塑政治互信
主持人:王冠,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
发言嘉宾:
傅莹,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欧伦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库帕·拉莫,基辛格咨询公司副主席
章百家,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麦克福尔,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里国际研究所所长
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方大为,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帕特尔,美国亚洲集团首席执行官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分论坛二: 重建经贸均衡
主持人: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发言嘉宾:
朱光耀,中国财政部前副部长
希尔斯,美国前贸易代表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
葛国瑞,中国美国商会主席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康纳,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弗格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冯俏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分论坛三: 重启人文交流
主持人:王栋,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发言嘉宾:
刘利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
张之香,中美教育基金会创始主席、美国首任亚裔大使
李君如,中央党校前副校长
马伟宁,美国国防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
袁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
弗里德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姚明,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李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郎平,中国女排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
艾利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教授
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刘亚伟,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背景链接
“蓝厅论坛”是中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因定期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称为“蓝厅论坛”。
此次论坛已是北京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第三次共同合作组织高级别会议,分别为:2020年7月9日,以“互相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会议;2020年9月28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蓝厅论坛;以及此次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历次合作的主要承办方。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集教学科研、政策咨询与人才培训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基地是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的人文交流综合智库,服务于人文交流“十大机制”,引领国内人文交流研究的高地,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建设。2020年1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nstitut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iGCU)。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入选2020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1年1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上榜“2020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百强智库榜单”(排名第76位,在上榜的中国智库中名列第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