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2023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专题论坛 / 正文

北京大学师范大学万喆教授: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一带一路倡议”与智慧城市建设

2023-07-19 23:42 万喆
人访问

谢谢肖耿老师,谢谢陈溪博士的报告。因为上面简单介绍了方法论,所用的方式还是加入了比较新的因素的。包括刚才朱旭峰老师谈到的,加了我们所说的新基建在制度方面,有什么样的创新,来决定是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这个命题近些年非常热门,我本人研究经济学,在此前我参加过多种讨论,有包括经济学领域对于智慧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对于商业模式的新变化等等的讨论,另外也有对于金融领域,智慧或者互联网新生态对它的影响。还有也包括参加过关于自动化控制,专门搞技术的、搞数字这块的讨论,他们当然希望加入一些经济金融的意见。目前来看实际上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新的生态,实际上对整体的无论是国家或者是全球或者是说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小的社区,它的这种治理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所以我觉得实际上可能在于,在硬件之上然后加入一些制度因素,将它进行多层次的研讨确实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觉得这个报告出的时间还是非常及时的,应该说未来还有更大的探讨空间。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刚才肖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在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我们做了些什么事情,有什么挑战。实际上我认为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必然的东西,我们把它看做一个必然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经济能力和建设能力达到某一个阶段,可能就需要某一种进步,因此我们就水到渠成觉得我们是可以到达智慧城市的。包括从陈溪博士的排名当中来看就会发现,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达到智慧城市肯定还是需要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弥补,甚至要有一些飞跃的,因此这个报告非常好显示了现在全球治理当中所谓的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大的趋势和潮流,大家互相之间是不是也有一个智慧鸿沟在。过去我们经常讲疫苗鸿沟或者我们讲还有一些其他财富的鸿沟,现在我们讲可能有信息鸿沟或者智慧鸿沟,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在这个方面应该说还是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和成果的。

刚好今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对于一个智慧城市,我觉得尤其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南方的这些合作国家来说,大多数可能传统的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它实际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需要面对的:1、我能不能成为智慧城市,我到底所有的条件够不够让我成为智慧城市;2、我成为智慧城市我要怎么做。

在这个方面其实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提出来三点,正好可以对应能不能以及怎么做。咱们提出来“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明确表示,是要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主要的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主要的支撑,以同工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主要的基础。

在第一个硬联通方面我们会发现,其实首先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在软联通方向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在解决从能不能到怎么能、怎么做的问题。最后在心联通方向上我们会发现,其实它就是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硬联通方面我们会发现,尽管在十年内我们其实有大量的帮助“一带一路”国家也好,或者是市场化的项目的合作也好,就是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来说大家脑海当中想的是一些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公路、桥梁还有等等,比如说港口、飞机场等等。但同时要看到一点,包括还有我们说电网、通讯设备,包括公路,实际上就包含了物流、信息流流动的基础。也就是说智慧城市首先要有一个硬件作为基础,我们都知道刚才包括很多人讲到5G,5G的基站比4G基站要求更加密集,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对你硬件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那么我们都知道,尽管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过去的一些传统的金融设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方说以前POSE机就是一个金融设施的基础设施,过去取暖机、ATM机,现在用不到了。但是另外一方面,比如你建的信号塔、基站等等还有金融交付的设施、传播等等,要求更高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在硬联通方面给予“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个的国家和他们进行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合作,包括传统的也包括新基建,实际上都为他们提供了智慧城市一个能不能的基础。

第二个就是软联通。主要是一些规则标准,我们也能够看到十年来,中国已经从很多的包括电,比如现在特高压还有一些电信、交通等等,很多领域都已经从规则、标准的跟随者现在已经成为了引领者。在这样的一些领域当中,实际上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信息,我们也把它应用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当中,实际上也为他们创造了更低成本、更高成长值的价值。另外咱们也能够看到,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这是一个相对来说不是特别有约束力的平台,但是我们在里面也做了很多推动,包括RCEP的生效和落地,实际上也让我们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问题,也就是他在规则标准和国际规则标准的接轨和对接上有很多的缺陷或者是不足的。这和他过去的发展阶段相对来说需要有大的迈步有关,和他本国的文化、历史、社会、政治以及法律的背景有关。实际上也和他过去能够通过某些工具和平台和国际规则对接,对接的途径不足有关。所以在软联通方面,包括RCEP规则落地等等,实际上也是进一步使得全球治理当中的同一性、公平性以及互相对接的协调性变的更好了。

另外一个在软联通方面我们特别要指出,中国实际上在绿色“一带一路”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我们一方面说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底色,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于全球的气变以及绿色双碳、减碳整个流程当中应该说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目前实际上看到在新能源,目前新三样出口是出口最大的拉动值,在这个方面无论是在设备、工具,整个的产业、规模上还是在有一些标准上或者技术的领先性上应该说都是有一些优势的,我们也把这些带给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作为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对他们的解决。

所以我认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软联通实际上对于智慧城市从硬件到软件,你从能不能到怎么能、怎么做,实际上也提供了很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个就是看看民心联通。很多人说心联通和智慧城市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咱们都知道智慧城市其实不只是一个硬件达没达到的问题,还有社会共识是不是凝聚到了一个程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用你就会觉得我也需要用。它实际上本身就是所有的我们看到软件平台,用一个最微观的例子看,要达到一个规模以后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城市的规制的。我们也能看到,从2000年开始无论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还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产品、对服务,也是对社会未来趋势的社会共识,这个共识要形成我觉得心联通在中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我们看到一些文化、科学、技术等等的交流,使得大家越来越知道,过去美国人讲地球是平的,但其实并不是平的。当有了互联网技术等等出台以后,我觉得尽管现在说逆全球化呼声很高,但是却是越来越平了,因为大家能够收到信息的平等性提高了。中国和很多的国家建立了比如电子商务的通道,建立了一些绿色的互联网交易、贸易、服务的通道,这个通道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些很普通的东西,但是你要知道它是连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千家万户的,很多人过去说我从来没有看到随便一个主播,一个中国人主播也好,其他国家中亚人主播也好,他觉得我能通过这个事就可以挣钱、买东西、生活,他也会享受到各种各样新式的社会城市当中的服务,这实际上对于提高和凝聚社会对于智慧城市的共识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觉得目前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实际上除了怎么做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样使得大家都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智慧城市的幸福感,当他享受到福祉以后,我相信智慧城市在每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和铺开程度实际上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所以目前来看我认为从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来看,应该说“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十年来的成果在里面都可以看到,实际上也是起了非常多有用、实用、非常务实的作用的。谢谢。

问答环节:

陈溪博士(港湾海外创始人):在智慧城市乃至区域项目群建设上,我们在技术层面、资金层面非常有信心。但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制度、体系、政策背景下把项目群建立起来,确保项目群资金有保障、制度有衔接,民心能相通?

万喆:谢谢陈溪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这个问题以金融为例子,因为过去我在市场里面做机构的时候和这个离的比较近。我举两个例子来说。

第一,我不知道大家过去有没有看过美国的一个电影《环行使者》,里面说到一个概念,他要从未来回到现在,要消除过去的一些罪孽,他说你到未来不可能再犯罪了,你不可能再犯罪不会抓到,这就是智慧城市在未来非常重要的显现。金融领域当中我们过去一直在提,比如职能监管、穿透式监管等等,如果是在二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实际上在充分监管上,当然有一些技术上的,应该说也是有些难点、堵点在。现在如果再提的话,你会发现无论你是以新的哪一种模式监管,它的容易程度实际上是变高了。为什么呢?我有一些朋友,就是我刚才说到我们在谈智慧城市的一些项目,他们是做技术出身的,就是专门做平行城市、智慧之类的,从这一个点利用大数据可以把所有的链接人和链接事物,就是物流、人流、金融流可以完全排布出来,所以这种情况下穿透监管在大数据的监督下无所遁形了。所以这一点来看我们也能够发现,目前其实咱们说你要建智慧城市也好,要建区域间合作乃至全球治理都好,其实目前的大数据或者互联网的新技术对它来说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性是呈级数增加,最简单每天看你的手机你就会发现你的信息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不能比,你能看到的信息量更不用说。就算你看到的信息量和你以前一个星期、一个月看到的信息量一样多。现在的资金流也是如此,比如以前说反洗钱的时候,最早就是走私,你戴一个大金链子、大金表出海关,以这种方式洗钱。现在洗钱通道更加多元化,还有加密货币等等层出不穷。但是与此同时你会发现技术赋予你的社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水准又有非常大的助力,也就是搭载监控以后变的非常非常高,无孔不入。同时又对大家提出新的挑战,也就是说你如何在无孔不入之下保护隐私,如何在无所不知的前提下,在权力的屏障面前要收手,一个是政府治理能力首先要提高认识和意识的问题。

第二,是要达成共识的问题,也就是你必须要和区域间合作国家,现在发现他的共识在他的域内,比如在一个国家之内,比如巴基斯坦或者某个国家,实际上你会发现它的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共识,越是他的共识不能达成共识,这就是我刚才讲的为什么心联通很重要,越不能达成共识,社会性分裂性越高、分化性越高,仅仅做硬联通甚至软联通,能起到的效果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好。因为他们社会能够共用一套价值观或者共用一套社会体系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另外一个就是我觉得还要注重它也是一个双刃剑,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新技术来了以后,实际上带来了一个共同富裕,过去不存在,现在通过这个技术提升了,但是另一方面实际上也带来一个转型的问题,就是有一部分人,刚才说老人以前不会用健康宝没有办法出门,也带来一个怎么公正转型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目前来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治理和公正转型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最终取得更好的社会共识来共同进步的问题,谢谢。

整理:范嘉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