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 会前,美国“放料”谣传“中国军事援俄”,称要“施加制裁”。时值“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俄乌进行第四轮谈判之际,何以冒出不和谐声音?中美关系如何重回健康稳定正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外
2022年03月21日2021年12月8日,德国社民党人朔尔茨当选为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以他为首的三党(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宣告成立。德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如何,特别是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以及应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是我国面对的紧要问题。本文主要以2021年12月7日通过的德国三党联合执政协议和朔尔茨2021年12月15日发表的总理施政声明为基础,对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内涵与可行性以及中德关系发展做以下分析
2022年03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主办的“与世界对话·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上,索奈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基辛格咨询公司前联席首席执行官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到中美关系的新方向——经贸科技领域合作。在他看来,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涉及到生产线、技术研究、工艺等等,是无处不在的。而技术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
2022年03月16日在人们还惊讶于俄乌军事冲突的惨烈与突然的时候,更加令人担忧的“网络战争”(cyber warfare)可能已然打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孙艺林撰文指出,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均已在网络攻击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网络攻防并未对俄乌军事行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就目前而言,现有的网络攻击方式对军事行动的价值还是有限的。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孙艺林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 在人们还惊讶
2022年03月14日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是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高频词汇。“双减”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能否有效保障教育公平、真正实现减负,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热点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指出,“双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推动学生减负、推动社会公平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特别是现在又明确规定上高中、上职校的比例,家长就想方设法要确保自己
2022年03月09日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双减”是政协委员们履职建言的高频词汇。“双减”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能否有效保障教育公平、真正实现减负,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热点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指出,“双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推动学生减负、推动社会公平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特别是现在又明确规定上高中、上职校的比例,家长就想方设法要确保自己
2022年03月09日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院院长、老牌智库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荣誉主席、俄罗斯最具威望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之一,曾担任普京和叶利钦多年外交政策资深顾问的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教授领衔的团队,在2020年发布了题为《维护和平、地球和素有国家的选择自由:俄罗斯外交政策新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的报告。该文件涉及形势与未来秩序构建、现行战略与政策,贯穿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尤其侧重于以思想引领
2022年03月03日张小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3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二期“洞明书屋”新书交流会在国关楼图书馆洞明讨论室举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张小明作为主讲嘉宾,带来他的著作《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与到场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团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国际关系
2022年04月02日以信息通信(ICT)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战、信息战和认知战是俄乌冲突的重要战线之一。这场冲突进一步凸显了数字时代大国博弈的新特征,美国等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数字技术压制正在不断强化。作为全球“数字竞争”的主角,中国需要思考和应对俄乌冲突所带来的衍生性影响,尽早为应对更为激烈的“数字冷战”做好准备。 一 俄乌冲突中的数字战线 应看到,俄乌冲突是一场冲击旧秩序的“新战争”,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各种对垒
2022年04月13日3月24日,北约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会后发表了《北约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声明》,决定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声明指出,俄乌冲突彻底改变了欧洲安全局势,北约需要作出长期和持久的战略调整。 俄乌冲突对欧洲产生了何种冲击?面对新局势,北约又该何去何从?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冯仲平参加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环地中海研究院联合主办
2022年04月20日北京时间4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第25届哈佛中国论坛开幕式视频致辞。秦刚大使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中美应通过对话打破两国关系当前的僵冷局面。希望本届哈佛中国论坛能够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掀起又一场“头脑风暴”,吹散对中美关系误解误判的乌云,希望每位论坛参与者都能成为“破冰者”。 哈佛中国论坛成立于1997年,是北美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由学生组织的中美关系研讨会。本届论坛主题为“不凡岁月,砥砺前行
2022年04月19日2021年12月28-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 新优势 新篇章”。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薛澜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薛澜表示,中国从过去的国家科研体系转型到国家创新体系,企业
2022年04月15日近期,俄乌冲突引发国际地缘政治板块震荡,其衍生冲击波及全球。该事件的发展为世人所关注,而其本身亦对东亚地区安全局势也会造成影响。 3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受邀参与由太和智库举办的“俄乌冲突对东亚和平的启示”线上研讨会,围绕俄乌冲突对东亚局势与中日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分析。他指出,俄乌冲突给中日关系带来了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中日两国应在
2022年04月14日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变化中,一个稳定向好的中欧关系对双方和对世界尤其重要。在中欧关系演进的重要节点上、在俄乌冲突持续的特殊背景下,中欧峰会暨中欧第二十三次领导人会晤如约举行。尽管双方在会前的预期目标有所不同,但会议的进程和结果体现了中欧关系平衡务实、求同存异的精神。 要实现中欧关系的价值倍增,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方向。 坚持守正创新的当务之急,是要把中欧之间的许多大事要事办好
2022年04月13日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国际知名期刊《环球亚洲》(Global Asia)发表题为《不情愿的对手:中国应对中美竞争的策略》(“Reluctant Rival: Beijing’s Approach to US-China Competition”)的英文刊首文章(leading article)。文章针对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所定义的中美“战略竞争
2022年01月23日共有 2,1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5 页 当前第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