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国际关系学院、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承办的全国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会议现场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贾文键,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姜国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等与来自社会科...
小 i 导 读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但其重大项目往往存在“重经典功能、轻辐射功能”的现象,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国际关系学界、项目主导单位和项目实施主体均缺乏中观尺度指引体系(中观指引)。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以《“一带一路”中观指引概念的提出与展开》为题撰文,围绕“一带...
小 i 导 读2024年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资深学者及专家,围绕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展望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致开场辞。学...
小 i 导 读2024年12月20日,2024鼓岭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主题为“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曾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生生不息》的评论文章。文章以鼓岭的“千年柳杉”作喻,探讨了中美人民友谊在历史长河中的生生不息。2023年12月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学习时报》发表...
小 i 导 读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举行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共同探讨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等前沿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者智慧。“全球发展倡议”分论坛现场12月11日下午,“全球高校智库大会”第一场分论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在英杰...
12月7日上午,“2025前沿交叉区域国别研究-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港湾海外联合主办,同时也是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系的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申报的《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2024金砖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小 i 导 读2024年11月,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24秋季“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中美青年对话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对话活动分三场举行,讨论涉及商业贸易、气候变化、和平安全、全球治理及人文交流等话题。本次活动不仅为中美青年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也为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注入了新思路与新活力。通过跨文化的沟通与深度探讨,中美青年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
小 i 导 读2024年11月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九论坛系列讲座“从文化外交看中国-新西兰关系”在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奥克兰大学新西兰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陈新聚焦文化外交这一重要外交手段,深度解析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外交以及人文交流如何作为有效沟通渠道,弥合冲突和差异,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促进中新两国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互信提供了有益的视角。2024年11月6日...
2024年11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临湖智库国际讲坛(第十期)暨北大经济学院“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讲坛”(第十四讲)在经济学院107教室举行。新西兰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新西兰储备银行原行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原执行主任艾伦·博拉德(Alan Bollard)以“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背景下的亚太经济增长”为题进行学术演讲。奥克兰大学名誉教授巴希尔·夏普(Basil Sharp)、梅西大学副教授杰拉德·普林森(Gerard Prinsen)以及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