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前夕,各方高度关注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是否会出现转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黄仁伟撰文指出,2010年至2050年的30年都将属于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两国关系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战役激化期和较短时间的战役缓冲期交替的进程,实现中国经济和国内治理的质量型转变将成为中国该阶段的核心任务。经过较长时间的战略相持
2024年05月30日中美地缘政治和科技竞争是否会在2024年结束?答案并不明显,尽管转折点有可能出现。近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多位学术委员在《中美聚焦》上撰文,指出不应过度关注中美削弱双边互信、无休止的贸易或政治争端,而应寻求务实的具体方案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虽然中美存在分歧,但仍应鼓励两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深入坦诚地讨论地缘竞争问题,以管控分歧,增进理解与互信;展望未来,为重振市场的创新和信心,美国和中国
2024年06月07日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2024年5月30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哈马德国王, 尊敬的塞西总统, 尊敬的赛义德总统, 尊敬的穆罕默德总统, 阿盟秘书长盖特先生,各位代表团团长,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出席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每次同阿拉伯朋友相聚,我都倍感亲切。中国和中国人民同
2024年06月02日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作为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中评社对美国资深外交官、中美关系专家、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傅立民进行独家专访。在40分钟的对谈里,中评社记者向他提出了有关中美关系的十个问题。今年82岁的傅立民以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中美打开关系坚冰的艰难历程,他相信“求同存异”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历史经验,不要让分歧成为两国务实合作
2024年05月27日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4年5月5日至7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重申共同致力于深化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访华期间达成的共识,并开辟新的合作渠道。 两国元首深信两国之间持续对话对于为全球挑战提供持久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决定加强中法关系作为全球挑战国际治理推动力的作用。中国将继续以适当级别参加2023年6
2024年05月10日当地时间5月27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用“亲诚惠容”4个字,凝练概括了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中方愿同韩方、日方携手努力,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利益相融、人民相亲、命运相连,带动本地区一体化加速推进,进一步开创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新局面。以下为致辞全文: 尹锡悦总统,岸田文雄首相, 各位企业家
2024年05月28日6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社交媒体的全球舞台——中外青年对话交流会”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美国、巴西、哥伦比亚等不同国籍的自媒体青年代表,围绕社交媒体应用、内容创作及用户互动策略展开深度对话,共享各国社交媒体生态的独特洞见与实践成果。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张帆、杨梓萌、王子贤、梁晨、皮薇,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岳一凡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会上
2024年06月05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相结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员安钰峰在本文中从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推进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等方面入手,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
2024年05月29日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会晤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向世界释放出中美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和稳定,还涉及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吴白乙对此撰文,分析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并呼吁两国在地区主义实践中更加平等、开放,为双边关系和国际秩序的转型开辟新的出路。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美关系的走向呈现
2024年05月23日4月中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爆发校园抗议。学生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要求学校从支持以色列的公司“撤资”(divest)。抗议很快延烧到美国东西两岸,迄今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校园抗议遇上大选年,无疑会给拜登和特朗普的再次对决平添变数。澳门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建伟和美国瓦尔波莱索大学政治学教授林至敏就此撰文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4月中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爆发校园抗议。学生反对以色列
2024年05月27日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们需要发展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体现鲜明学科特色、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三方面出发,阐述了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从而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
2024年05月24日2024年4月24日,第22期人大美国研究学术报告会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本文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再度近观美国的感受与五年之前有何不同?对于中美关系和美国社会又有哪些观察与思考? 做好区域国别研究离不开频繁的行走和交流。通过过去十个月内多次赴美开展国际交流,我们再度近观美国的感受与五年之前
2024年05月21日现代化是民族国家的重要标识之一,也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中东欧国家现代化的转变在世界历程中具有特殊性,自主性差而被动性强,多样性差而一统性强,导致其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间来回奔波。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孔凡君撰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认为,现代化是国家前行的一种趋势,但需要结合本国特点并呼应时代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总结并汲取
2024年0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2024年5月16日至1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共同出席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见。 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赴
2024年05月17日2024年1月31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二十一世纪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美中关系论坛”上作主旨演讲,谈论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前景。佐利克指出,美国当前的对华存在多个错误假设与认识误区,无论是对美国自身利益抑或是中美关系及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发展均有害而无益。美国应设法在其对华政策中扬长避短
2024年05月21日共有 2,17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6 页 当前第 12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