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2024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唐士其院长以“恢弘大度,立己立人”为主旨,分别从“真正谦逊”、“开放包容”、“博大胸襟”与“返于本心”、“尽心知性”、“孜孜以求”、“刚正不阿”几大方面寄语毕业生,认为国关人应心装世界,坚守自我,并在最后表达了对毕业生们的殷切期许和美好祝愿。 以下为唐士其院长讲话全文。 恢宏大度,立己立人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2024年07月04日2024年6月25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就两国网络安全问题展开“跨越数字鸿沟”对话闭门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传颖,北京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所副秘书长孙艺林,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等中方嘉宾,以及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杰出研究员康拉德·普林斯
2024年07月01日2024年6月25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就两国网络安全问题展开“跨越数字鸿沟”对话闭门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传颖,北京大学国际与战略研究所副秘书长孙艺林,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等中方嘉宾,以及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杰出研究员康拉德·普林斯
2024年07月01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组织陈芳芳、崔浩彤、宋语哲、王远航、杨霓、朱翊民六位同学参加了5月20日至28日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办的Generation US-China Student-To-Student Dialogue(中美学生对话2024)活动。这段港深之旅中同学们结交了哪些新朋友?对于中美关系、人文交流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悟与体会?一起来看看朱翊民、王远航同学带来
2024年07月05日代际政治是理解美国政治的重要视角。相较于中老年人,美国年轻一代(即千禧一代、Z世代和Alpha一代)的政治观点与对华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娄宇昂撰文认为,年轻一代美国人对中国有着更积极的看法,对中国的实力有客观的认知并更愿意参与到中美交流之中,并且相对能够客观、全面、公正看待中美关系。随着这一代年轻人成为
2024年07月03日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大会。会议发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宣言》。 纪念活动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亚洲智慧的时代价值、大变局下“全球南方”的愿景与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建繁荣世界、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2024年07月01日202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2024年6月28日上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仲夏时节,天高云阔
2024年07月01日在习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之际,中国也将于明年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关贵海综合梳理了上合组织的发展重点与需克服的主要问题,指出“权力结构与决策机制”、“组织功能的优先领域”与“组织的区域限定”是组织需回应的三大议题。中国应继续协调组织内部利益诉求,充分发挥核心成员国作用,使组织更具
2024年07月04日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围绕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中美关系等话题发表演讲。斯蒂芬·罗奇表示,对中国这样一个在生产“零碳”新能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立场,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斯蒂芬·罗奇曾受邀参与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承办的“中美经贸与战略关系”专家研讨会(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2024年07月02日2024年6月27日下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办高端讲座,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袁明教授与复旦师生分享“我与对美研究和交流”。 6月26日,第13届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举行,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就基辛格对美中关系的贡献发表主旨演讲,袁明教授作了评论。她回忆了自己与基辛格的友谊以及他多次访问北京大学并与中国学生见面的情景,并强调了基辛格
2024年07月03日6月12日上午,由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协办的“中美学生领袖交流活动”于北京大学成功举办。20多名来自美国多所大学的学生会领袖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中美学生共同探讨关心的话题,增进相互理解,深化了中美青年友谊。 活动欢迎仪式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教授向到访的代表团同学致欢迎辞。范士明教授介绍了燕京学堂
2024年06月20日在解释美国总统及其团队的对外决策时,小集团思维和与之相对的多元思维是当前主要理论模型。从拜登上台后的对华决策来看,存在两种相反的决策现象和与之对应的理论模式。到底是小集团思维还是多元思维在影响拜登团队的对华决策? 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共同撰文,认为小集团思维和多元思维可以同时
2024年05月15日5月25—26日,中华美国学会年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美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国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承办。 根据会议议程,在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下,中华美国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投票表决通过第九届理事会候选名单,完成换届改选工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当选中华美国学会第九届
2024年06月20日国际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国家主权和尊严应得到尊重,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国际理念和安全观。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共同安全与合作共赢,与西方的冷战思维形成对比。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冯仲平撰文对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观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中国的全球安全观对世界
2024年04月15日中马建交50周年之际,2024年6月18日至20日,应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中马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发布联合声明。 中马两国将增进人文交流,一致同意结合建交50周年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宗教、青年、地方等领域活动,推动两国各领域各层级交往
2024年06月22日共有 2,17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6 页 当前第 12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