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29日,北大国发院30周年庆典收官之际,学院推出“商学共创日”,聚焦中国商学前沿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BiMBA商学院院长黄卓在“EMBA论坛”第97期发表主题演讲,深度解析AI技术革命与中国企业的战略机遇。 黄卓指出,以ChatGPT为标志的生成式AI跨越技术奇点,驱动需求侧和生产侧双重革命,面对AI浪潮,企业应遵循六大战略路径:提升AI领导力
2025年02月26日小 i 导 读 2月14日至16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慕尼黑顺利召开,会议聚焦于全球安全挑战、国际秩序现状、地区冲突和危机,以及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前景和欧洲的全球角色等等。外交部原副部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傅莹出席会议并撰文回忆了她对此次会议的四点印象和重点内容。 傅莹认为,欧洲人普遍对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表达了担忧和焦虑
2025年02月25日小 i 导 读 2025年2月12日至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世界知识》杂志社编辑安刚撰文分析了欧洲在会上经历的“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心理震荡”:美俄通话、美防长对北欧和乌克兰的集体训话、美副总统万斯对欧洲的冷嘲热讽。安刚认为,欧洲不得不直面特朗普集团的“冷酷现实主义”,乌克兰寻求安全保障、欧洲寻求持久和平,而迫于地缘政治斗争的强势回归,欧洲各国的防务开支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升高
2025年02月25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由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两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编纂的《经济学研究年评(第一卷)——中国问题与国际前沿》正式出版。本书作为年度综述系列首卷,突破传统论文汇编模式,内容涵盖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设计等交叉领域的前沿成果,兼顾国际视野与中国议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2025年02月26日小 i 导 读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要求实施“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并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吴心伯指出,此举标志着美国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特朗普政府该政策旨在解决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加税收及胁迫他国配合美国非经济
2025年02月27日小 i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考察浙江时提出“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在此指引下,浙江踏上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新征程。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溪撰文指出,浙江围绕提升资源配置力等战略目标,通过“两手抓”、“三件大事”和“五个统筹”系统推进工作,以巩固省内基本盘和提升海外增量新动能为主攻方向
2025年02月13日小 i 导 读 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牵头,整合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等校内资源共同举办,共有来自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十余所高等学府,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外交学院等三十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参会。 会上,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
2024年12月13日小 i 导 读 12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讲学计划系列讲座“The Once and Future World Order”——阿查亚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主讲嘉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国挑战与治理讲席教授、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特聘教授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北京大学
2024年12月16日小 i 导 读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围绕对华战略的“终局”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主要存在四种观点:“基于体制的终局”、“基于秩序的终局”、“基于政策的终局”以及“不设终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在《美国研究》撰文分析,指出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趋于更加消极,但对“终局”的共识尚未形成。 达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
2025年01月06日小 i 导 读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今天的世界需要怎样的国际秩序?为什么说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如何看待和理解
2025年02月14日小 i 导 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晚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达100亿元。《哪吒2》随后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南非、埃及、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海外市场正式上映。一部部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为中外的交流架起了新的桥梁,也为世界看中国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当前文化交流的形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例如,近期小红书在美国的下载量激增,成为“TikTok难民”的新聚集地
2025年02月15日小 i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党建》杂志撰文,从夯实教育根基、把握科技核心、立足人才根本三方面,系统阐述教育在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的使命与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
2025年02月15日小 i 导 读 2024年无疑是对塑造和变革国际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回顾2024年世界政治的变乱交织和起伏动荡,诸多事件意味着国际社会正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的转型时代。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撰文回顾了美国总统大选、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以及非洲亚洲多国内部冲突等政治事件,并指出尽管局势复杂,国际社会仍需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平等合作,共同应对
2025年02月13日小 i 导 读 2024年无疑是对塑造和变革国际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回顾2024年世界政治的变乱交织和起伏动荡,诸多事件意味着国际社会正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更加明显的转型时代。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锋撰文回顾了美国总统大选、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以及非洲亚洲多国内部冲突等政治事件,并指出尽管局势复杂,国际社会仍需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平等合作,共同应对
2025年02月13日小 i 导 读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西方文化霸权长期主导国际话语体系,对非西方国家的形象塑造和声音传播造成压制。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黄仁伟撰文探讨了在西方文化霸权背景下,如何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并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应将视野转向“全球南方”,并阐述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吸引力
2025年02月15日共有 2,1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5 页 当前第 13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