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首页
  • 动态
  • 专家
    • 执行委员
    • 特约专家
    • 研究人员
    • 高级访问研究员
  • 观点
    • 两会
    • 2023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专题论坛
  • 研究
    • 议题研究
    • “十大机制”
    • 研究文章
  • 出版
    • 图书
    • 报告
    • 智库摘要
  • 项目
    • 领导力培养
    • 学术训练
    • 其他项目
  • 视频
  • PODCASTS
    • 对话思想者
    • 高端论坛
    • 蓝厅论坛
    • 全球数字经济论坛
    • iGCU独家专访
  • 关于我们
    • 基地简介
    • 主任致辞
    • 宗旨和理念
    • 管理团队
    • 联系我们
EN
  • 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蓝厅论坛
    •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
    • 中美高级别战略与政策系列对话
    • “中美+”三边对话
    • 中韩学术政策研讨会
    • 中美青年学者论坛
    • 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学生对话
    • 洞明书屋
  • 专家
    • 执行委员
    • 特约专家
    • 研究人员
    • 高级访问研究员
  • 观点
    • 两会
    • 2023全球数字经济论坛专题论坛
  • 研究
    • 议题研究
    • “十大机制”
    • 研究文章
  • 出版
    • 图书
    • 报告
    • 智库摘要
  • 项目
    • 领导力培养
    • 学术训练
    • 其他项目
  • 视频
  • PODCASTS
    • 对话思想者
    • 高端论坛
    • 蓝厅论坛
    • 全球数字经济论坛
    • iGCU独家专访
  • 关于我们
    • 基地简介
    • 主任致辞
    • 宗旨和理念
    • 管理团队
    • 联系我们
    • 汪卫华:“解耦”还是“脱钩”?——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的关联

      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都是冷战时代的“美国制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曾有过一段相互参酌、交织发展的协作时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者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渐趋疏离。比较政治与区域研究之间这种明显的疏远趋势到底意味着“解耦”还是“脱钩”?“Decoupling” 在不同语境里既可理解为“解耦”,也可说成“脱钩”,不妨从这个小词出发,看一看比较政治和区域研究各自秉持


      2022年04月13日
    • 黄靖:与中国为敌能够使美国保持强大吗?

      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华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中美关系急转直下。舆情普遍认为,美国对华发难的目的是要阻碍中国发展,保持美国霸权地位。然而,与中国为敌能够使美国保持强大吗? 借力美苏对抗,促成内部整合 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更理智地掌控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冷战期间,美国曾两次借助与苏联的强势对抗,对外调整盟友关系,对内推动国内利益集团间的让步与妥协,对美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结构进行整体调整,进而克服内在


      2022年04月19日
    • 专访达巍:中国再出发,稳定中美关系时不我待

      2021年刚刚过去,在这一年里,中美两国元首三次互动,两国外交团队也先后在阿拉斯加、天津、苏黎世、罗马四次交锋。除此之外,围绕气候变化、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孟晚舟事件解决等一系列博弈与合作也给这一年的中美关系带来了许多挑战与看点。 当历史的步伐已经迈进2022年,中美关系又将如何?这一年对于中美两国各自来说都会有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国将召开党的二十大,美国也将迎来又一次中期选举。而对于中美关系来说


      2022年01月06日
    • 钱乘旦:以学科建设为纲,推进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

      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界的了解与认识也就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国内迅速成长,呈风起云涌之势。可是,什么是“区域国别研究”,它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它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答,本文即就此回答一二,以期引起讨论。 01 什么是“区域国别研究” 西方的区域国别研究可追溯到18


      2022年01月05日
    • 【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人文交流中美视角:奥运与电影背后的跨文化传播

      2022年2月24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凤凰卫视、凤凰网联合主办的“与世界对话·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论坛”的平行论坛“中美人文交流、民间交流的重新正常化”在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举行,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David W. Ferguson)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以北京冬奥会及电影艺术作品为切入,围绕中美人文交流的相关议题


      2022年03月02日
    • 江时学:如何用中国成语解释中欧关系?

      在国际关系变革进程日趋繁绕复杂的当下,中国和欧盟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携手同行,紧密合作。然而2020年以来,中欧关系变数横生。 中欧关系应该如何走出困局?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借用五个中国成语阐述看法,指出欧盟不应“为虎作伥”、“指鹿为马”、“叶公好龙”、“疑人偷斧”,而应该与中国“比翼齐飞”,担当世界和平进步的建设者。本文中英文版本由作者授权本平台


      2022年04月22日
    • 冯仲平:欧洲对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4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值得关心的是,当下的欧洲如何认知中国?欧洲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中欧关系又将走向何方?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


      2022年04月22日
    • “新大国协调机制”还是“新接触共识”:中美学者共议全球化未来发展

      2022年4月8日至10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2年全球青年中国论坛(Yenching Global Symposium)在线上举行。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位青年领袖,与燕京学堂的同学和校友们一起相聚云端,就全球化问题展开探讨。40余位知名学者、业内领袖以及创业先锋围绕论坛主题“家国天下:风云变幻中的国际主义”(Globalisation or Guóbalisation


      2022年05月05日
    •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暨孔子学院学术文化季开幕仪式举行

      2022年4月2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融媒体中心海外传播办公室共同举办的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论坛暨孔子学院学术文化季开幕式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埃及开罗大学副校长贾迈勒(Gamal Elshazly)、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副校长多萝西·凯利(Dorothy Kelly)、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副校长马尔科姆·巴特勒(Malcolm


      2022年05月02日
    • 张云:俄乌冲突与印度式中立主义

      从此次印度对俄乌危机的态度和历史上中立主义的传统看,印度的参与对四国机制走向集团政治,反而会有内在制约作用。印度的中立主义,决定了四国机制很难成为集团军事或者政治组织。 俄乌冲突发生后,外交焦点首先集中在联合国舞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视讯,在各国议会演讲也颇受瞩目。人们关注不足的另一个国际外交舞台是印度。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可说成了各国外交竞争的重点对象。最近,英国首相约翰逊到访印度,旨在


      2022年04月30日
    • 赵明昊:审慎精巧应对与美“战略相持”

      白宫日前宣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及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将于本周内率团访问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这三个太平洋岛国。美国欲借此举推动“印太战略”向南太地区辐射,针对中国的意味很浓。这是美国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又一动作。 21世纪第三个10年在“动荡重组”中开启。中国向着2035年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美国


      2022年05月06日
    • 黄靖:俄乌战事如何改变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终结”论始自2017-2021年特朗普执政时期。特朗普在“美国第一”的旗帜下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并发动了对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贸易战”,力图同中国“脱钩”。拜登政府上台后,尽管接受了“贸易战”失败的事实,提出要和中国“再挂钩”。但同时却对中国采取“小院高墙”政策,并将上百家中国公司列入负面清单,力图在高科技领域对华进行封锁。美国两届政府压制中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现的“逆全球化


      2022年05月01日
    • 达巍:借俄乌冲突之势,谋全球战略之局

      对美国拜登政府而言,俄乌冲突既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也是一次宝贵的机遇。在大国关系、全球化走向以及美国对外战略路径选择这三个维度上,俄乌冲突及其产生的连带影响都对拜登政府产生了强烈冲击。同时,这些冲击的方向又与近年来美国两党决策者推动的战略调整方向基本一致。拜登政府借俄乌冲突之势,谋全球战略之局,客观上成为世界几大力量中心中获益最多的一家。当然,调整与变化必然带来不确定性。美国的短期收益能否延续而成


      2022年05月14日
    • 张超 吴白乙:“泛安全化陷阱”及其跨越

      安全概念及其适用范围是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的边界被打破,非传统安全领域议题越来越多地占据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议题的中心地位。国家行为体追求绝对安全状态和无节制扩充安全议题,可能造成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导致国内政治的保守化和国际交往的封闭趋向,最终反而不利于实现安全目标,从而掉入“泛安全化陷阱”。当前,国际上少数国家表面上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扰国际合作,实则推行单边


      2022年05月09日
    • 倪峰:百年变局下的中美关系有哪些新特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9-2020年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世纪大疫情加速了变局的进程,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相互叠加,国际秩序深刻调整,世界形势剧烈动荡,呈现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是业已放缓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受阻,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参与其中的复杂互动过程,它受到了经济规律和政治影响的复合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总体趋于保守,经济全球化动力减弱


      2022年05月08日
    共有 2,17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6 页   当前第 2 页
友情链接
  • 政府机构
  • 国内研究机构
  • 国外智库
  • 相关机构
  • 媒体平台
联系我们 订阅

邮箱:igcu@pku.edu.cn

电话:+86(10)6275578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B110办公室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