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十大机制” / 中南非 / 正文

刘海方、林丰民、沙宗平、王进杰:​中非合作:范例与思考

2023-01-03 19:30 刘海方、林丰民、沙宗平、王进杰
人访问

刘海方:2019年,习近平主席就“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新的擘画: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中非合作而言,这一思路转变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从2015年“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八大行动”,再到如今的“九项工程”,中非合作的行动举措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具备“工笔画”的趋势。

图片

2021年9月26~28日,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一座大楼的巨型显示屏上,打出了“中非合作”的宣传语。

细化的蓝图

卫生健康工程被放在“九项工程”的首要位置,其中包括向非洲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援助、推动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建成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并援助医院和医疗物资设备,增派公共卫生专家等内容。这显然是顺应时代之变、急非洲之所急。再如,之前使用的农业现代化合作在“九项工程”中被表述为“减贫惠农”,这说明,中非农业合作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且更反映非洲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总之,中非新的合作规划更加注重引导中国各方参与者与非洲的实际需要对接,从而使得合作效果更加有质量以及可持续。

中非之间不只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双方民众的交流、交往与合作也在大幅增加。因此,人文交流工程也是“九项工程”之一,并被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由加纳学者组织的研讨会。加纳学者做了一份有关加纳“对华认知”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这么多年,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尽管中国对加纳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加纳人对中国的主要印象仍然是“非法采金”,仅有14%的受访者将第一印象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显然,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还要做很多的努力,需要精细化管理在非人员和项目,同时要做好以市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与重视和当地居民建立友好关系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长远经营好积极的中国形象。此外,在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支持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几点思考

林丰民: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对中非合作谈几点思考。首先,应珍视北非阿拉伯国家在内的非洲国家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意愿。在近几年国外对华态度的民意调查里,中东和非洲地区民众对华都有较高的好感度,对华评价积极。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而从整体的趋势来讲,非洲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中非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非洲丰富的矿产、油气、农业和劳动力资源,是中国未来要重点发展经济关系的领域。因此,我们应继续通过高层互动来推动和引领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

其次,中国要维护非洲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前车之鉴有很多,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乱中,中国损失惨重,原先中国有不少公司在利比亚有项目,但是随着卡扎菲政府被摧毁,利比亚陷入动荡,尽管我们的撤侨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经济上的损失无可挽回。再比如,近几年中国在埃及新首都建设方面投入是很大的,承建了很多大型建筑,但当地若出现动荡的话,中国的投资利益也会受损。中方曾将中国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所做努力归纳为五个关键词,分别为“维和”“斡旋”“援助”“护航”和“发展”。今后若非洲国家出现不稳定的迹象,我们要尽量多做一些维护非洲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事情,这也是间接维护中国在当地的经济利益。

再次,要重视对非研究。这些年来,非洲研究似乎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但是在区域国别领域相对于其它的地区研究来说还是偏少,尤其是研究人员少。对于一些非洲大国、重点国家,我们要进行深耕式的研究。有一些领域的研究应格外重视,如非洲各国的法律研究,特别是投资法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开展同非洲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还要推动一些非洲本土语言的教学和科研。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必须要了解当地人的语言。

图片

坦赞铁路于1976年7月建成通车。图为坦赞铁路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始发站。

埃及,不能忽略的伙伴

林丰民:我本人曾在埃及留学一年,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五年。下面再具体谈谈对中埃合作的看法。中埃合作应该说是中非合作的典范。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埃及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埃的政治交往一直是很密切的,无论是纳赛尔时代,还是穆巴拉克时代,抑或是“阿拉伯之春”后的塞西总统都非常重视同中国关系,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中方同样重视同埃及的关系,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访亚非欧国家,第一站就选在当时被称为阿联的埃及。在新冠疫情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年中方都有一个副总理级以上的高访团访问埃及。中埃之间目前也有着扎实的经济合作。泰达牵头中方企业建设运营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埃两国在战略对接、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也形成了“泰达海外模式”。这一模式包括“金字塔模型”与“飞雁模型”,分别对应园区开发管理及园区可持续性发展。

据观察,中国企业在埃及开展经贸合作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些中国企业起初认为埃及的劳动力很便宜,到那里去办厂一定能赚钱,但其实未必。由于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当地的用工成本和劳动效率跟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企业没有提前了解,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成本核算,可能就会严重影响生产和利润。总之,赴埃投资经营的企业要好好研究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法律法规。在汉语教学领域,埃及开展得也比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建交之后,埃及方面就意识到中文的重要性,于1958年建立了中文专业,开展了汉语的培训。2000年之后,埃及汉语教学发展得非常快。大学汉语专业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从这个层面来说,埃及与中国的人文交流还是比较充分的。在汉语教学这方面,感到骄傲的是我本人也作了一些贡献。当时我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任教育专员,推动了在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分别建立孔子学院,给他们配备了不错的汉语师资力量。现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那些学生和老师说汉语时语音很纯正。

中非合作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沙宗平:非洲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以后,非洲大陆是中国实施对第三世界国家友好政策的重要舞台,培育了中非之间的深厚情谊。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格局和非洲各国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一如既往地重视非洲,珍惜维护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从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再到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九项工程”,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不断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推动中非合作进入新时代。截至2021年底,已有非洲联盟及52个非洲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与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度对接。

在经贸合作方面,非洲政府和民众欢迎中国的企业、商品和技术,同时,非洲是中国日趋重要的原材料提供者、投资目的地、出口目的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非洲连通着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也有机会在非洲遇见世界。

从人文交流层面来说,中国和非洲各国人民是有文化交流、互鉴的内在心理需求的。举个例子,前几年,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走红。这部电视剧使非洲民众了解到中国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因为它展现的是人与人的交往,也能够引起非洲观众的认同和共鸣。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我们的媒体和某些民众,仍不够重视非洲。事实上,非洲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事物,比如非洲的艺术、宗教、神话传说、生态环境,等等。学者的责任是实事求是地来阐释现在和未来的中非关系。

另外,中非交往与合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作为前宗主国,一些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外,日本、印度和韩国也与中国在非洲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中国和非洲,还需要“旁观”一下,看看其他国家在那里的情况。我们与其他国家也可以做竞争中的伙伴。我记得,一位援非的中国医生曾经讲过,当年中国的医疗队想研究埃博拉病毒,但当时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病毒。一位援非的法国医生直接提了个装着病毒的塑料袋无偿地送给我们。所以非洲国家最终战胜埃博拉病毒,是世界各国共同支援合作的结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共赢。

图片

2022年7月,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通车运营五周年。坦赞铁路和蒙内铁路的建设时间相差几十年,在建设背景等方面差异甚大,但都体现了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真挚情谊。

中国在非企业的“双向参与”

王进杰:我想从企业这一非国家行为体的角度谈一下中非合作的情况。首先介绍近几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从中可以一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特点。

相较2019年,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52%,至1.65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19%。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6.3%,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经济体都有分布,但近90%的投资流量流向了发展中经济体,如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当然,投资流量主要还是流向了亚洲。尽管从整体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流量占比不高,但较2020年增长了18%,增速很快。这说明中国对外投资的企业越来越青睐非洲国家。

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20位国家里,仅有一个非洲国家,为刚果(金)。即使这样,也应看到中国资本正在不断地向非洲涌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的覆盖率非常高,达86.7%,意味着中国投资覆盖了60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中的52个,这仅次于中国企业在欧洲的覆盖率,是非常好的指标。未来整个非洲大陆和中国资本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不过,非洲是新兴的投资市场,所以无论投资流量还是存量,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仍偏低。

从投资结构上看,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80%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包括租赁、商务服务、批发、零售、金融、软件传输、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流向第二产业(制造业、采矿业)的投资占流量总额的近20%;流向农业的投资占流量总额的0.4%,是非常低的。

对于非洲大陆来说,其自主可持续发展一定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非常重要。非洲区域内贸易这么多年一直存在瓶颈,没有发展起来,有基础设施因素,也有西方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结构问题,而这种不健全的农业产业使得非洲距离实现粮食作物的自给自足还很遥远。像埃塞俄比亚虽大力推进工业化,但是它工业化之后得到的外汇收益,又用于粮食进口,导致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再生产。因此,应该看到非洲农业发展的前景。当然,农业是长期投资的过程,不像零售业、制造业见到效益那么快,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才能嫁接起对非洲农业的投资。

其次,在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看下中国企业是如何双向参与来促进中非合作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中国企业在境外创建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接近9000家。因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产能不断地从价格要素高的地区转移到价格要素便宜的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价格要素相对较低,而且人口数量众多,所以制造业外迁转移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缺乏技术工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正双向参与中非合作。在用工方面,中国企业是需求端;但中国企业在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培养方面,也是一个供给端。这一方面是我们很少观察到的。

中国企业可以推动非洲青年接受中国的教育和培训。在非洲,正式的就业岗位是极度稀缺的,因此大量在非中企,就成为就业市场的宠儿,而接受过中国教育和培训的非洲当地劳动力则更容易受到中国企业青睐。在非中国企业是中国知识、中国技术的“名片”,也吸引着非洲的青年人前来深造学习。

目前,非洲大陆约6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从目前的约12.9亿增长到25亿。因此,中国企业到非洲去投资时,除了发展生产,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承担起这种社会责任,将非洲青年从高数量转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真正实现双赢。未来,中国企业会更多地扮演当地人才培养、吸纳当地就业的双重角色。这样的模式也会真正地推动中非间的技术转移、人文交流以及解决非洲当地的经济民生问题。

图片

推动坦赞铁路升级

刘海方:2022年11月,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首位访华的非洲国家元首。中坦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双方愿积极推动坦赞铁路升级改造。坦赞铁路是中非合作历史上第一个项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万名中国专家、铁路工人奔赴非洲,同坦桑尼亚等国人民一同修筑了贯通东部和中南部非洲的坦赞铁路,树立起中非关系的历史丰碑。我认为,对这条铁路的认知应该有所提升。

坦赞铁路作为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和独立的“自由之路”以及长期作为中非友谊的丰碑这两层含义毋庸置疑。西方国家一直宣扬坦赞铁路仅有政治价值而无经济价值,散布所谓“白象说”(大而无用之物)。必须破除这种迷思。中国于1983年开始参与管理铁路,对联邦德国机车的利用促使坦赞铁路进入了十年盈利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赞比亚私有化等原因,铁路运量减少。目前,坦赞铁路依然在运营中,而且近些年来随着非洲人口的激增,铁路作为便宜方便的客运工具的意义日益显著,很大程度上也变成了沿线民众生活的必需。

其实,坦赞铁路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人民的铁路”,受益方是人民,带动的是人的流动性、生产生活的改变和所到之处乡村的形成与兴起。这与原来西方殖民掠夺式的基础设施开发意义完全不一样。今天,不管是在此基础上重新建一条宽轨铁路还是盘活和复兴原来的坦赞铁路,仅仅讲大宗货物运输潜能、讲铁路对于当地资源开发的意义,肯定容易被人诟病。如何更好服务于铁路沿线地区的人与社区,参与到非洲本身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积极探索。


来源:《世界知识》2023年第1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