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崑:峰会季,何以成就“二代东盟”?

人访问

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三国,在今年年底峰会季中格外亮眼。柬埔寨主办了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印尼主办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泰国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场峰会分别覆盖东亚、亚太和全球,形成东盟主场,展示了东盟方式的融通,亮出了“二代东盟”的架势。

峰会季中的“东盟方式”

东盟国家在峰会季中充分发挥了“东盟方式”的作用。一是东盟式协调。这些亚洲国家能克服困难把峰会办起来,本身就是很大成就。而且,峰会扎堆,时间得完美错开,无缝衔接才行。柬埔寨、泰国和印尼上半年先开小会,为年底三大峰会专门协调时间、目标、内容、方式,使三场峰会能够无缝衔接,各国参会者能顺利转场,会议期间协调众国避免砸场破局。二是东盟式平衡。当下世界,政治安全逻辑大行其道,压制了经济发展逻辑,经济发展被“政治化、安全化、武器化”。亚洲国家更希望两种逻辑平衡发展,恢复经济逻辑,释放发展潜力。东盟国家在峰会季中积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强调“共同复苏、强劲复苏”,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重归发展之本。三是东盟式连接。印尼总统佐科在G20举办之前访问多个成员国,在会议过程中积极促成各方形成共识,并创新合作方式。东盟借助峰会同时加强、升级与中、美等大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定程度上在矫正失衡的大国关系方面起到作用。四是东盟式认知。在全球和平、安全、发展、治理、信任赤字加剧的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缺乏实打实的沟通交流,各国之间的“认知赤字”急剧蹿升。东盟一向主张舒适度原则,充分用好短暂的峰会时间,使会议内容丰富且聚集形成共识,一定程度上缓解“认知赤字”危机。三大峰会都很成功,达成从地区到全球的发展共识,给阴霾重重的国际局势投入一线曙光。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尼巴厘岛开幕(图片来源:中新网)

支撑东盟方式的“二代东盟”

东盟及其成员能巧借机遇,在大变局和大国间发挥东盟方式的协调连接作用,展示了不同于大国的地区秩序治理能力。这是“二代东盟”的特质。二代东盟的提法来自海外著名华人历史学家王赓武先生。他在2021年10月的一次题为《新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的线上英文讲座中说,第一代东盟是在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转向资本主义,与西方大国重新结盟的过程中出现的。随着中、美之间力量平衡的改变,更加独立的第二代东盟得以出现。笔者深为认同王赓武先生有关二代东盟的看法,马上给先生发邮件敬询是否可以将其演讲翻译为中文。王赓武先生慨然应允,在各方努力下,二代东盟的思想以中文形式刊发在中国东南亚问题学术研究刊物《南洋问题研究》上。而在一年后的峰会季,《文化纵横》于11月18日在其公众号上转载此文,并将题目改为《东盟不想做棋子,就必须认清中美之间真正的霸权来源》。

E65C

王赓武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图片来源:中新网)

“二代东盟”的“无问西东”

其实,东盟研究在中国日益壮大。不少中国学者在做东盟发展史、东盟组织、东盟方式的研究,剖析东盟及其行为的根源。笔者对“二代东盟”也有一点理解,主要是从地区秩序治理的角度。传统上,东南亚地区秩序治理一般都是大国“代管”,不太可能轮到东南亚这些国家。但是东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一定的地区秩序治理资格、能力和角色。一代东盟是从1967年东盟成立到遭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30年。二代东盟是从1997年底东盟创建东亚合作机制到2030年左右的30多年。一代东盟以1991年为分水岭:先是见证了从战争到和平。东盟经历了越战和柬埔寨战争,并在1991年实现东南亚的和平。一代东盟地区秩序治理的目标是求和平,但深知求取和平之难。后是借助1991年冷战结束的红利,东南亚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东盟组织迅速扩大。但到1997年东南亚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经历了从发展到衰退。这一时期东盟地区秩序治理的目标是求发展,但深知追求发展之困。一代东盟经历了战争,追求发展,已经具备本地区秩序治理的意识和梦想,但自我认同、自信心、自主性不够。

18BAD

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曼谷开幕,泰国总理巴育(前)致辞(图片来源:中新网)

二代东盟脱胎换骨于亚洲金融危机。未及痛定思痛,东盟即跳出东南亚的“椰壳碗”,于1997年底建立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机制,在东亚范围内推进地区秩序治理。如今看这一战略决策,确实是横空出世的战略思想。由此,二代东盟的地区秩序治理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感、意义感和体系感——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主导东亚地区合作,维持大国动态平衡,建立包容性地区秩序。这是东盟方式能在峰会季发挥作用的底层逻辑。言之,二代东盟的自我认同、自信心和自主性都有所增强。一方面是不问西东,不论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东盟坚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是“指南”“找北”,勇于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包容性秩序的平台和方案。


原文:中国新闻社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翟崑: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互鉴的“北京论坛模式”2023年11月08日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共同倡导”对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北京论坛所坚持的推进全球文明互鉴的“北京论坛模式”与之不谋而合。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张名片,即北京大学引领全...

  • 翟崑:全球公域国际战略的突破创新2023年05月26日

    极地、深海、网络和外层空间同属于全球公域,是各种国际力量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各方向、各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中国外空治理领域国际战略的演进,进一步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认知层面,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从“地球观”提升到“宇宙观”。未来,可秉持长期主义,积极审慎探索中国外层空间国际战略发展路径,在外...

  • 翟崑、刘嵩:“四大浪潮”推动中国—东盟数码经济合作2022年12月21日

    刚刚在东南亚结束的三大峰会上,数码治理和数码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图为上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图源:路透社)刚刚在东南亚结束的三大峰会上,数码治理和数码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指出,“各国应携手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和素养,尤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新加坡总理李...

  • 翟崑、熊岚:全球治理、亚洲时刻、中国高光2022年12月20日

    秋冬交替,全球治理迎来“峰会季”。上合组织峰会、东亚合作系列领导人会议、G20峰会和APEC峰会在亚洲“扎堆儿”举办,体现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而在亚洲的舞台上,高光无疑落在中国。国际共识疫情之后的三年,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各国是否还能形成共识,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峰会季的最低目标,就是基于共情,形成一定的共识。峰会季之前,全球的共识是:国际战略危机叠加共振,全球发展更“乱”、更不安全、更加失序...

  • 翟崑:峰会季,何以成就“二代东盟”?2022年12月03日

    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盟三国,在今年年底峰会季中格外亮眼。柬埔寨主办了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印尼主办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泰国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场峰会分别覆盖东亚、亚太和全球,形成东盟主场,展示了东盟方式的融通,亮出了“二代东盟”的架势。峰会季中的“东盟方式”东盟国家在峰会季中充分发挥了“东盟方式”的作用。一是东盟式协调。这些亚洲国...

  • 翟崑:立足中国的东盟学应如何展开?2022年10月05日

    2022年9月17日,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围绕“百年变局大势”和“区域国别学建设:百年变局下的区域国别学”两大学术主题开展研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指出,立足中国的东盟学是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区域国别学向纵深、交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立足中国的东盟学应该是什...

  • 翟崑:亚太大势-合还是分?2022年05月11日

    如果谈到当前亚太地区的发展与安全问题,大家肯定会有个共同的结论,亚太地区发展与安全的矛盾在加剧。我们曾有一个亚太安全与发展相对协调的较好时候,就是在1997年东亚合作兴起到美国“印太战略”和俄乌冲突之前的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亚太地区各种地区性的合作蓬勃兴起,尽管有各种竞争性的分歧,但地区合作是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这个地区整体上的合作环境正在恶化,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俄乌局势使得亚太地...

  • 翟崑:中国区域国别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022年05月10日

    随着区域国别学有可能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将进入新一波上行发展阶段,即“以学科建设为纲,推进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发展阶段。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在我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的初期,需要对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推进,才能少走弯路顺利发展,提高学科建设的综合效益。当下,我国关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的文章和评论迅速增加,但是对于本研究领域及学科建设中的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