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7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用“亲诚惠容”4个字,凝练概括了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中方愿同韩方、日方携手努力,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利益相融、人民相亲、命运相连,带动本地区一体化加速推进,进一步开创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2024-05-284月中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爆发校园抗议。学生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要求学校从支持以色列的公司“撤资”(divest)。抗议很快延烧到美国东西两岸,迄今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校园抗议遇上大选年,无疑会给拜登和特朗普的再次对决平添变数。澳门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建伟和美国瓦尔波莱索大学政治学教授林至敏就此撰文进行了深入分析。
2024-05-27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作为2024年中美建交45周年深度系列专访之一,中评社对美国资深外交官、中美关系专家、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傅立民进行独家专访。在40分钟的对谈里,中评社记者向他提出了有关中美关系的十个问题。今年82岁的傅立民以见证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中美打开关系坚冰的艰难历程,他相信“求同存异”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历史经验,不要让分歧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2024-05-27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我们需要发展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体现鲜明学科特色、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三方面出发,阐述了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从而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4-05-242024年5月16日下午,“百年回眸:北大的印度学学科建设与中印人文交流展”展览开幕式在北京大学校史馆序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中国语言文学系李零教授、历史学系阎步克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外国语学院张保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董晓萍教授、上海纽约大学沈丹森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马克梦教授、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石奕等领导、嘉宾、学者出席。北大社会科学部、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以及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师生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
2024-05-24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会晤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向世界释放出中美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和稳定,还涉及到全球的和平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吴白乙对此撰文,分析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并呼吁两国在地区主义实践中更加平等、开放,为双边关系和国际秩序的转型开辟新的出路。
2024-05-23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