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五年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双方就多个领域达成广泛共识。西方部分分析者认为中国的“挑拨”将促成欧洲“离美”。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对此指出,此矛头真正剑指对象是欧洲的战略自主论者,欧洲的战略自主具有开放性而并非“离美”,战略自主的反义词是战略依附,中欧关系不是美欧关系附属物,同样也非中美关系附属物。中欧关系本身的动能越丰富,三边关系就会越健康。
2024-05-16现代化是民族国家的重要标识之一,也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中东欧国家现代化的转变在世界历程中具有特殊性,自主性差而被动性强,多样性差而一统性强,导致其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间来回奔波。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孔凡君撰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认为,现代化是国家前行的一种趋势,但需要结合本国特点并呼应时代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总结并汲取中...
2024-05-164月20日,“三大全球倡议与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研讨会在江苏镇江举行。外交领域众多领导和学术界顶尖专家就“三大全球倡议”的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以及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变局、制度与秩序转型、大国竞争与合作、人文交流与互动等展开了分享与探讨,为更好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亚太区域和全球和平发展,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方案。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作题为“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的发言。
2024-05-15在解释美国总统及其团队的对外决策时,小集团思维和与之相对的多元思维是当前主要理论模型。从拜登上台后的对华决策来看,存在两种相反的决策现象和与之对应的理论模式。到底是小集团思维还是多元思维在影响拜登团队的对华决策?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共同撰文,认为小集团思维和多元思维可以同时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华决策。小集团思维在战略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多元思维在对华议程设置、政策执行等政策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
2024-05-15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欧洲三国,是近五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洲,更是中国面向欧洲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在当前全球经济复甦乏力、地缘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欧维护稳定良好的双边关系,不仅能够持续推动欧洲经贸发展,更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与和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塞尔维亚,是中国在欧洲的首个全面战略伙伴。该国民众对中国毫不陌生,甚至早在1...
2024-05-142024年美国大选不出所料还是成了2020年的翻版:民主党的现任总统拜登对阵共和党的卸任总统特朗普。虽然两人还未获得各自党派的正式提名,但已经锁定足够多数的党代表支持,剩下的只是时间和程序问题了。不过,今年大选是否会重复四年前的结果,则见仁见智了。中美都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有机会报四年前的一箭之仇,重返白宫。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拜登出局几乎已经注定。拜登的麻烦这样的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从近期民调来看,...
2024-05-14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