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特朗普的当选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华侨大学副校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撰文探讨了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及其“美国性”对中美关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他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当选与中美关系没有直接关系,但其政策理念和实践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积极效果。短期内,特朗普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推动美国国内改革和经济转型,这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期来看,特朗普的“美国性”将削弱美国的国际联盟力和领导力,减轻...
2024-12-17小 i 导 读随着11月28日萨摩亚独立国总理菲娅梅·内奥米·马塔阿法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今年已有六位小岛屿国家领导人访华。当前学术界对冷门小国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小岛屿国家研究尚未获得与其战略地位相匹配的学术重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22级博士、东盟国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原瑞辰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就此合作撰文,从区域国别和致用突破角...
2024-12-16小 i 导 读11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了会谈,双方或希望共同应对特朗普2.0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此,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撰文分析中日关系在特朗普2.0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指出中日关系已逐步从以美国为中心的模式,向更加自主和独立的方向发展。张云强调,双方应摆脱美国因素的干扰,推动建立更加稳定的建设性战略关系。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11月15日,日本首...
2024-12-13小 i 导 读“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与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球和平发展的意义进行对话。高文勇教授借用中国“指鹿为马”的典故,指出某些西方国家宣扬的“中国威胁论”,实质上是一种冷战思维,他们对中国的实...
2024-12-12小 i 导 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于1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峰会强调需大幅增加气候资金至万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于2009年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但长期口惠而实不至。在某些国家“开倒车”的同时,中国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领导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表示,中国在大力推动自身绿色转型和...
2024-12-11小 i 导 读1971年7月,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挥起了砸破中美坚冰的第一镐。50多年后,基辛格这个名字似乎已成为了“中国通”、“知华派”、中美间“桥梁”的代名词。如今,斯人已去,中美之间依然需要如基辛格那样,坚持不懈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澎湃新闻推出“寻找‘基辛格’”系列报道,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共同创始人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受到专题报道。中国...
2024-12-10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