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2024-12-23小 i 导 读12月19日,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会见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强调中国内外政策的连贯性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美关系三原则及四条红线,主张中美应加强对话、管控分歧、合作共赢,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艾利森教授表示愿意继续推动中美沟通,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2021年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北京大...
2024-12-20小 i 导 读12月17日,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Prof. Graham Allison)接受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专访,就中美关系、人工智能等问题阐述了他的最新看法。2023年11月,在中美元首会晤当天,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的特别支持下,凤凰卫视《风云对话》联合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
2024-12-20小 i 导 读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一带一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对于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杠杆作用。中国环境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元丰。王元丰表示,共建绿色“一带一...
2024-12-19小 i 导 读从“City不City”成为网络热词,到“China Travel”持续圈粉,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12月17日,在中国官方发布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下一站,中国”话题又火了。一张小小的签证,背后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友善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开放包容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欢迎更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看见中国、感受中国、了解中国,并分享其中的共赢...
2024-12-19小 i 导 读2024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出席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王毅表示,一年来,元首外交书写恢弘新篇章,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命运与共、同球共济的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同发展中国家合作树立新典范,汇聚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团结潮流;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取...
2024-12-18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