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为增进中美两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发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智库外交对于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2020年7月9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成功举行。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作为主要协办方之一参与组织此次论坛。论坛以“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三十余位中美双方政要、前政要、知名智库专家学者、资深中外媒体负责人围绕“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与挑战”和“未来中美合作的展望与建议”展开对话。本次论坛也旨在通过沟通与学术交流,夯实中美友好互信的人文与社会基础,增信释疑,合作向前。
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出席论坛并发言,认为双边关系中普遍存在信任和理解的缺失的问题,对此中国需要就对三大边缘化群体的政策进行改革。以下为发言全文。

李成在论坛上发言
首先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每个发言人都能够给出具体的建议。在此我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刚才很多发言人的建议都极具建设性。那么我认为,当前我们的双边关系中普遍存在信任和理解的缺失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看到,双方对本国事务、尤其是弱势群体都非常关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已经有8亿人实现脱贫。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为此也采取了大量措施来帮助老年人、穷人等弱势群体。
我想重点谈中国的三大弱势群体,或者说是三大边缘化群体。今天主要面对的是中国的观众,所以我会围绕中国的三大弱势群体去谈,不会涉及美国方面的情况。
第一是残疾人。中国现在有8500多万残疾人,这个数量大于德国总人口,甚至比欧洲很多国家的总人口数量都多。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看到一些残疾人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在教育、就业、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可能只有一些大城市才设有无障碍设施,向残疾人提供耳语、手语的服务。两国的NGO方面为此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是中美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
第二是LGBT。早在1997年,中国就已将同性恋非刑事化,但2017年中国著名变性主持人金星主持的节目《金星秀》却被封杀。中国或国际社会没有对同性恋或变性人进行保护。如果中国官方能够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给这些人提供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那么这也是一个可以合作的领域。
第三是少数族群。我要清楚地说,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我看到了对非洲裔或其他国家的人等少数族群的歧视。过去70年里,一些政策规定在乡或省的层面上,政府必须都要配置上少数族群的领导人,比如让他们出任州长、区主席等等。然而在国家层面上,却很少有少数民族的领导人。在过去30年里,只有一个少数民族加入了政治局。国务院,或者更高级别的层面是没有多少少数民族领导人的。所以,我看到维族人、西藏人等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歧视。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对于改变针对维族人的政策也必太过乐观,但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进行对外的沟通和交流。2002-2010年,美国和中国就达赖喇嘛等问题进行了九轮对话。中国若希望改善它的国际形象和中美关系,就需要针对这三大弱势群体提出一些大刀阔斧的做法和措施,希望大家予以考虑。
本文根据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于2020年7月9日共同主办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