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4日至3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共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改革现有文科科研管理模式,推动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的建议》。
以下为《关于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的建议》全文,与读者分享。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口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据统计,全球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0亿,其中高净值退休群体跨国养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8%。泰国、马来西亚、葡萄牙等30余个国家已推出针对性退休签证政策,通过吸引外籍退休人员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利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老龄化加剧、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交织的背景下,有条件向外籍人员开放退休养老签证和居留许可,既是应对国内结构性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有条件开放退休养老签证可给我国带来多重好处。一是它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和养老业的发展,包括:(1)促进国内消费。外籍退休群体中不少人具有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以泰国为例,其退休签证(Non-Immigrant O-A)持有者年均消费达2.4万美元,显著高于普通游客。按此标准,若中国每年吸引5万名外籍退休人员,可直接创造超12亿美元消费增量,覆盖医疗、康养、文化娱乐等领域,而且,这还不包括因他们在中国子女、亲戚和朋友来华带来的消费。(2)缓解房地产结构性矛盾。当前中国部分城市面临商品房空置率高、养老社区供给错配等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外籍退休群体租赁或购置养老房产,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3)提升养老产业水平和国际化。外籍人士对高端养老服务的需求(如认知症专业护理、无障碍智慧社区)有助于倒逼行业标准提升。如能借鉴日本“介护保险+外资养老机构”模式,允许国际养老品牌与本土企业合资运营,引入适老化机器人、远程诊疗等技术,可形成产业升级示范效应。
二是开放外籍退休人士来华养老有助于推动高科技发展。外籍退休人士中不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尤其是一些在科技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们的到来,能够带来一些国际前沿的科技理念和技术,促进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即使他们已退休,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仍能通过技术指导、顾问咨询等方式,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开放退休养老居留签证有利于推动中国对外关系的良性发展。外籍退休人士在我国生活,会增进其对我国文化、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的了解和认同,成为我国与其母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这对于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由国家移民管理局牵头,联合卫健委、文旅部成立专项工作组,尽快出台《外籍退休人员居留管理条例》,同步启动国际推广计划。尽快针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开放养老居留签证。
二、签证类型及期限:可考虑设立一般退休养老签证,如先给予 1 - 3 年的居留期限,期满后根据其在华居住期间的表现和相关条件审核是否续签。对于符合特定条件,如在华居住一定年限、对当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具有特殊稀缺和特殊专业技能,对华投资超过一定数额(如超过5000万)的外籍人士,可考虑给予长期居留签证甚至永久居留的特殊签证。
三、参考国外通行做法,设定发放签证的条件:(1)设定年龄门槛,如 50 岁或以上;(2)要求申请人提供足够的财务证明,如一定金额的银行存款、稳定的退休金收入等,以证明其有能力在我国负担养老生活费用;(3)提供由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体检报告,证明其没有患恶性传染病且身体状况适合在我国养老生活;(4)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
四、配套服务与管理:(1)医疗保障方面,要求外籍人士购买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或提供其在母国的医疗保险可在我国使用的证明;(2)社区管理方面,社区应积极为外籍退休人士提供必要的生活帮助和服务;(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外籍退休人士在华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实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