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在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与国际冲突复杂化的背景下,传统研究方法难以捕捉冲突地区的微观社会动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吕晓宇基于2018—2024年在叙利亚、黎巴嫩、乌克兰等冲突地区的实地调研,系统探讨了国际冲突实地研究的价值、挑战与方法。吕晓宇指出,实地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能够弥补传统信息源的不足,揭示冲突的深层社会动因与感官体验;同时面临安全风险、伦理困境与后勤限制等挑战。基于此,他提出整合人类学"深描"、战地新闻操作与国际组织框架的跨学科路径,强调冲突研究的"微观转向"对中国学者参与全球学术对话的方法论意义。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原文:世界经济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