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王勇:中国“以规则为基础”的谈判策略,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

2025-05-16 13:58
人访问

小 i 导 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王勇在《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文章,深入解读了5月12日所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文章指出,此次经贸会谈实现阶段性突破,不仅在大幅削减关税、缓解中美对峙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更通过“以规则为基础”的谈判策略,为全球贸易秩序注入了稳定性与可预期性。王勇教授系统分析了中国如何运用反制措施与法律手段应对单边贸易霸凌,并提出未来90天的磋商将是协议能否持久落地的关键观察窗口。

5月12日,中美发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在经历数月关税对峙后,终于通过平等协商达成阶段性突破。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又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协议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正如中国商务部指出的,此次协议是“双方面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大幅降低关税壁垒,更在于为全球贸易秩序提供了“以规则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中国以规则为锚进行谈判

在日内瓦谈判中,中国始终坚持“对等、务实、守底线”三大原则,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与全球经贸秩序的坚定立场。

中美达成协议,说明了单边贸易霸凌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中美达成协议是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关键实践

自4月起,美国单方面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从34%轮番提升至145%,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非歧视原则与争端解决机制。对此,中方对美方“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反制。这种做法并非简单对抗,而是基于WTO规则的合法回应。中国在反制中严格遵循《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条关于关税约束的规定,未超出美方加税范围,体现了“以规则对抗强权”的智慧。

中方在谈判中始终坚持“动态平衡”的原则,即美方关税调整与中方反制措施同步推进。中美同步取消91%关税;美方暂停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暂停24%的反制措施,这种“镜像式”调整不仅体现了公平性,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维护贸易平衡的决心。例如,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关税从44%降至10%,而中国对美国大豆的关税仍保留25%,这种差异化安排既回应了美方诉求,又保护了我国农业利益。

中国反制霸凌获初步胜利

中国通过“关税反制+规则博弈+战略威慑”的组合拳,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为全球应对单边贸易霸凌提供了范本。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国的薄弱环节。例如,针对美国农业州(如爱荷华州、密苏里州)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方对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共和党票仓。沃尔玛警告称,若关税持续,59%的摇摆州选民可能因物价飙升转向反对特朗普;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发起大规模游说,最终推动白宫重新评估关税政策。

中国在反制过程中始终高举WTO大旗,通过法律手段揭露美国的违规行为。例如,商务部发布《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系统梳理美国滥用“301条款”、“232条款”等单边措施的事实,将美国置于国际舆论的被动地位。这种“以规则为武器”的博弈策略,不仅赢得了欧盟、东盟等第三方的支持,更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纳入全球议程。

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国产替代(如中芯国际扩产)等手段,在关键领域形成“非对称威慑”。例如,美方虽在关税上让步,但未解除对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而中方则通过强化稀土管控,迫使美国在技术谈判中释放更多善意。正如专家指出,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而美国F-35战斗机单机需408公斤稀土,这种结构性依赖决定了稀土管制仍是中方手中的“王炸”,将继续成为推动后续谈判的关键杠杆。

增强全球市场与投资人信心

中美日内瓦协议将处于“关税悬崖”的全球经济拉了回来,极大增强了全球市场与投资人的信心。协议签署后S&P 500上涨2.1%,亚洲科技股(如TSMC、三星)涨幅达5%-8%,显示出市场对供应链稳定的信心。国际机构预计2025年中美贸易额可增加800亿美元。光伏组件关税从44%降至10%,推动隆基绿能重启亚利桑那工厂;GM计划将15%的北美零部件采购转回中国,预计节省15%成本。

此次协议不仅缓解了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更通过机制设计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双方同意建立“季度技术磋商+半年度部长级会议”机制,就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议题定期磋商,将为解决中美结构性矛盾提供制度化平台。此外,协议中关于“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的条款,为破解技术壁垒、数据跨境流动等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协议取得进展,但是也要看到中美关税协议的临时“停火”性质。多变的政治与双边战略竞争仍将可能影响到协议的执行与下一阶段的经贸磋商。比如,美国国会部分派系及保护主义利益集团可能反对关税让步;地缘政治竞争,比如南海、台海等敏感议题,以及美方在巴拿马运河、数字贸易等领域对华限制措施,可能导致后续经贸谈判面临更高的政治风险。

总之,中美临时关税协议的达成,是“以斗争求合作”的成功典范,是全球贸易秩序重建的关键一步。中国通过坚持WTO规则、实施精准反制、筑牢战略底线,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世界提供了“对话而非对抗”的解决方案。

未来90天的磋商将是协议长效执行的试金石,而中美能否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及市场开放等领域达成共识,将成为全球经济能否真正摆脱“关税阴影”,驶向开放、包容、普惠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关键。中美应共同推动WTO改革,填补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后的治理真空。双方可在绿色能源、数字贸易等领域制定新标准,将协议中的“磋商机制”升级为全球规则的“孵化器”。同时,中国应联合欧盟、东盟及全球南方等广大贸易伙伴,建立“多边反制联盟”,对美国单边措施形成制度性约束。


原文:《香港文汇报》2025年5月14日文汇论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