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贾庆国教授谈西方偏见中的“中国威胁论”

2025-08-20 16:46
人访问

小i导读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于8月4日刊发题为《中国猜谜游戏》的文章,指出全球对于中国意图的不确定依然存在,围绕中国实际战略的猜测助长了鹰派偏见,认为中国有寻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动向。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认为,西方(尤其美国)对 “中国威胁” 的担忧,与中国实际意图、行为关联不大,实则反映西方自身的战略与意识形态不安全感;若将中国定义为预设对手,可能导致双方走向对抗。

为此,贾庆国呼吁通过扩大外交渠道、促进教育文化交流、深化经济伙伴关系等务实措施,增进中美互信与理解。尤其是进一步推进文化教育层面的沟通以及学术交流,对于深入理解中国观点意义重大。


本文约1000字,读完约3分钟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8月4日刊发题为《中国猜谜游戏》的文章,作者是该论坛编辑部。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对中国意图的不确定,最好的体现莫过于这样一个现象:尽管中国已成为其所在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并有可能成为全球层面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们依然十分积极、甚至有些狂热地试图解答同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想在世界上得到什么,又想为世界带来什么?

围绕中国实际大战略的猜测助长了西方鹰派的偏见,他们把中国每一个举动都视为中国寻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动向的一部分。

中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贾庆国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最大担忧不仅不准确,而且可能危及中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如果从中国内部来看,”他写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与中国的实际意图或行为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看法、焦虑和政治考虑。”

贾庆国认为,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了一种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体现在一种威胁叙事中。然而,将中国定义为一个预先确定的对手,可能会让复杂但可控的关系发展成彻底的对抗。

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国学者普遍持有的一种看法:中国被描述成一个修正主义破坏者,而事实上,中国尊重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努力将其塑造成更符合许多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抱负的形式。

贾庆国认为,“需要采取务实的、建立信任的措施来促进相互理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应该通过扩大外交渠道、促进教育和文化交流、深化经济伙伴关系来作出回应”。

然而,在像美国这样的关键国家,理解的基础正受到侵蚀。中国研究是众多因公共激励、资金和人员减少而面临压力的学术领域之一。无论是通过智库、文化机构还是专业网络,双方的非正式对话渠道已经萎缩。

除非这些趋势得到扭转,否则中美两国的政策辩论都可能沦为回音室,更多地受到可疑前提下的演绎推理的驱动,而不是基于对影响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细致入微的理解。

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暂时仍将是一个重灾区。但其他西方政府,尤其是澳大利亚,没有理由不在中国研究和交流方面重新投入。

更多学术交流只是更广泛地重振专家和民间社会对话的一个因素,但它将特别有用。

如果西方政府要对中国的崛起作出切实有效的回应,抓住机会进行建设性接触与合作,同时对冲中国日益上升的战略影响力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那么就必须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观点,包括历史观、意识形态和制度观。这是不可缺少的努力。


来源:参考消息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