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伊恩·戈尔丁:全球化在亚洲“安然无恙”

2025-09-24 10:06
人访问

小 i 导 读

作为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正与全球化的演变趋势紧密交织。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中的定位与选择,不仅决定其自身未来,也深刻影响着全球格局。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全球化并未消亡,而是在亚洲保持活力并加速转型,其重心正向亚洲倾斜,呈现区域化、服务化和数字化新趋势。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关键受益者,正经历从低成本制造向高附加值技术与服务的产业升级,这一结构性转变既推动国内持续发展,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留下发展空间。面对美国技术遏制,中国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增强韧性,预计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化未来取决于技术竞争、区域整合与多极格局的深化演进。


亚洲受益于全球化

记者问:你认为全球化正走向何方?全球化消亡了吗?

伊恩·戈尔丁答:全球化没有消亡。它在亚洲安然无恙。这一地区证明了全球化的成功。如果没有全球化,亚洲将无法达到现在的水平。

但全球化正变得更加分散,而且更具区域性。现在的挑战在于,它正变得越来越亚洲化,而美国希望从全球化中抽身。非洲和拉美继续融入全球经济这一点非常重要。

全球化正在迅速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既包括最大的参与者在哪里——主要是在亚洲——也包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发展到哪一步。它将包括更少的制造业、更少的低价值产品、更多的服务、更多的数字化和更多的技术。

问:这种结构转变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答: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的开放和增长是极其显著的,全球化是它成功地在国内减贫而且增长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其出口产品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低成本的制造中心。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由附加值更高、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和服务组成。这是好事,因为它反映了经济中的结构和人口变化。

其他国家将从中受益,因为它们将成为低成本制造中心: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和其他国家。但更多低成本的制造和服务正在通过自动化来实现。


中国能够保持增长

问:中国是否有能力完全从制造业大国向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大国转型?你认为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在价值链攀升方面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吗?

答:中国仍会有制造业,但与过去相比会有很大不同。它需要有更高的附加值、更多的自动化、更多的技术和机器人。因此,人类在制造过程中做什么的问题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这种变化。所以还会有制造业。但问题是,什么类型的制造业?

随着自动化的推进,技术工人和资本将变得比低成本劳动力更重要。这对于决定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所在地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如果中国想要参与竞争,它需要确保拥有技术工人和廉价资本,并有大量投资。它将越来越多地面向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而不是对美国出口。

问:中国减少对美国依赖的一个途径是将支点转向新兴市场,比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要的、积极的进展。从中国向更多国家大规模转移资源和技术知识是件好事。美国和欧洲过去也做过这种事。只是现在是别人在这样做,而且规模更大。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我认为美国正在发生的一切不会像10年或20年前那样严重影响中国的原因之一。美国在中国贸易或投资中所占的份额现在要低得多,因为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许多国家都做得很好,中国一直在支持它们。


遏制中国不起作用

问:美国试图对中国进行技术遏制的结果可能是什么?

答:不会起作用。

如果看看科学家、工程师、专利的数量等各种表现,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中国专利的原创性正在迅速增长。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们只是模仿者,或者说他们更多的是做技术的扩散或者放大,而开创性的新技术很少。我们现在通过专利数量看到的情况表明,中国正在变得更具创新性,包括在技术方面的根本性改进。

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合作,在整个中国,与欧洲,与亚洲其他国家。这是通向取得突破的合作。当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中国政府对研发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都在增加。在美国,研发预算则在削减。美国已经削减了对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拨款。它还在削减大学经费,限制合作。

科学家们越来越不愿意去美国参加会议,因为自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以来,他们的签证会遇到麻烦,而且他们会在边境被拦住。还有很多欧洲人和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到美国工作,他们要么是签证被取消,要么是因为觉得不受欢迎而离开。

一些美国科学家也要离开,因为很多预算已经被削减。因此,欧洲正在大规模招募美国科学家。所有这些都将减缓美国的增长,而加速其他地方的增长。

问:你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吗?什么时候?

答:是的,肯定的,在我看来没有问题。目前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增速为2%,而且它还在伤害自己。现在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以5%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是可持续的,而且根据有些标准来衡量,中国非常接近美国。

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说,中国已经是最大的经济体。按照名义汇率,它无疑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

问题是什么时候。我认为中国在接下来的10年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自己的伤害有多严重。

所以,现在中国需要做的是进行促进增长的国内结构转型,包括发展更高价值的制造业,减少对低价值出口产品的依赖,增加对科技的投资。现在中国正是这样做的。


新加坡巴西班让集装箱码头(来源:新华社)

(参考消息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