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2025年10月9日,秘鲁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弹劾动议,罢免总统博鲁阿尔特,再次引发外界对秘鲁政治动荡的关注。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秘鲁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周青以在秘鲁的亲身观察撰文认为,秘鲁政局长期受总统与国会对立、政党分裂等因素困扰,政治信任不断流失。然而,尽管局势动荡,民众仍保持生活秩序与社会韧性。周青认为,秘鲁之所以能在混乱中前行,正是依靠制度的惯性与人民的坚韧,这构成了秘鲁社会独特的“秩序中的无序”。
本文约2800字,读完约9分钟
本文经作者授权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年10月9日晚,秘鲁国会召开特别全体会议,以122票赞成通过对总统博鲁阿尔特的弹劾动议,解除其总统职务。秘鲁的政局动荡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人们不会忘记,2020年,秘鲁曾在一周内有3个总统走马上任,创造了拉美政治的“吉尼斯纪录”。
这一次秘鲁总统被弹劾,会不会再次引发秘鲁政治陷入危机?秘鲁政治为什么不能保存稳定?
正在我思考这两个问题时,我的房东告诉我,15日下午首都利马将有一次较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看看秘鲁人如何游行,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秘鲁的国情。
游行者聚在公园里,公园外围是环形的公路,周围车流人潮依旧,商铺照常营业。出于安全的考虑,我在公园“静候”游行队伍的出现。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瞄了一眼四周的各种标语。有的标语直接“痛骂”政府无能,要求政府下台;有的标语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看来,只要你有不满,都可以写上一句标语。
我来秘鲁进修不久,只有半年时间。但我从抵达秘鲁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媒体上的各种负面新闻更是接二连三,如公交司机被勒索,知名乐队成员遭杀害,导致歌手需要穿防弹衣才敢演出。据报道,国会接连通过了“助长犯罪法”和“特赦法”。民众的不满持续。
确实,接连发生的社会治安事件,使安全成为秘鲁最紧迫的议题,并最终导致了前总统的下台。但是,新任总统及其内阁能否不负众望,却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多名内阁人员涉嫌腐败、家庭暴力乃至性侵指控。无怪乎我认识的许多人认为,认为新总统只是前总统的2.0版本。

秘鲁首都利马街头 图源:新华社
秘鲁坐拥山海之利,曾吸引无数华人来此,他们奋斗的故事今天仍在继续。秘鲁从辉煌的印加文明,到西班牙殖民体系的核心,之后,地位却逐渐下降,步伐逐渐落后于阿根廷和智利。一位华人朋友半开玩笑,“现在还不是最坏的时候,因为明天可能会更坏。”看似调侃,却是对政局的烦恼与无力。
我看到我的周围有几个人刚从游行队伍里走出来,于是我就问他们:为什么秘鲁政局经常发生动荡?虽然他们的工作不尽相同,但他们给我的答案基本上是相同的。
第一,总统和国会斗争不断,无法形成有力的领导,也无法约束非法行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和国会矛盾凸显。之后一直争斗不断,当地人解释,前总统与国会实现“共存”,但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国会通过有争议的法案,总统选择默许,而总统身陷丑闻时,国会选择容忍,这种平衡在突发事件面前不堪一击,最终导致前总统被抛弃。府院之争使秘鲁滑向议会权力过度扩张的境地,不断削弱总统的稳定性,难以约束和制衡非法行为。
第二,政党脆弱林立,难以保证政治稳定。当我问及可能的候选人时,对方报以一个典型的秘鲁式表情,说道“那太多了。”党派力量分散,政策缺乏延续性。一位萨尔瓦多学者告诉我,秘鲁人羡慕萨尔瓦多有一位能整顿治安、让民众敢在街上使用手机的总统。这侧面反映了秘鲁人对强领导的期望。
第三,社会信任的流失与政局动荡彼此强化。非法经济渗透到政治肌体,持续侵蚀政府以及国家的正当性。民众将权力机构视作“黑帮”,感到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可以说这种不信任既是动荡结果,也导致了政局不稳定。
局面虽处在崩溃边缘,然而,危机或许也是生机。我一路交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大选还早,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等待。”人们并不完全信任领导人,清醒地将其视为程序和机制的守护者,维护国家治理机器运转,直到大选到来。人们对政策不认同,但是认同机构自身的职责。尽管政治层面近乎失灵,其国家的治理机器在既有的程序下缓慢运转。新政府按照既定的程序组建内阁,新任内政部长称推行“零容忍”政策,整治警察系统腐败。这些恰恰体现了看似无序的秘鲁的秩序感,这让秘鲁在曲折中继续前行。

秘鲁首都利马街头 图源:新华社
回到家里,我问了房东一家人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基本上与游行者给我的答复相同。但他们补充了一些很重要的观点:
第一,政局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只有确保政局稳定,才能大力发展经济。拉美国家独立以来已有两百多年,为什么始终得不到发展,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无法确保政局稳定。中国能取得经济奇迹的原因,既与政策得当和劳动人民的勤奋有关,也与中国共产党能确保政局稳定有关。房东在说到中国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羡慕的表情。第二,政局不稳定是拉美的久治不愈的痼疾。除了秘鲁以外,其他拉美国家也经常发生政局动荡。因此,秘鲁人对自己的国家遭受的苦难,似乎习以为常了。无怪乎许多秘鲁人参加游行,第二天继续生活,好像政局动荡与他们无关。
房东说的秘鲁人对政局动荡的习以为常,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原以为参加游行的民众会神情肃穆或义愤填膺,实际上并非如此。集会者所在的公园内,卖水的小贩推着小车,穿梭于各式标语之间,叫卖小商品的商贩向我兜售各种颜色的小旗,并保证旗帜的颜色会不会褪色。公园旁是热闹的大街,擦鞋人仍在继续低头工作。集会队伍开始走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参与者正啃着一个苹果,另一个在吃着冰淇淋。集会人群走向车道,人行道依然繁华,沿路摆满了各式小推车和小商品摊位。好几个母亲推着婴儿车,她们的孩子手中握着在秘鲁常见的花朵。随后我折返,车道因暂时封锁而无车通行,一旁的人行道上,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常。我回到公园时,车辆已经川流不息。
第二天,我翻看秘鲁不同的新闻媒体报道。不同的媒体描述了不同的事件,却都有一个主题:一切都在继续。山区铁路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商业地产稳固,秘鲁的现代化道路预示着发展。面包与鸡蛋消费议题关乎民生,秘鲁特色巧克力与羊驼保护承载着秘鲁文化自信。社会也并未回避问题,维多利亚区长组织召开安全会议。这个国家的真正形象,远不是换了多少总统,而应该是人民的韧性,人民的生命力在政治长夜中闪烁着微光。
秘鲁如何解决问题?答案至此或许已经出现。一是国家体系能够强大到约束非法行为,二是人民和经济的韧性。秘鲁体系仍在遵循规则和程序运转,人民对国家有失望,却恰恰让他们执着经营日常,在秘鲁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强大韧性。这两种力量结合,让秘鲁在混乱中,形成特有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