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五年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双方就多个领域达成广泛共识。西方部分分析者认为中国的“挑拨”将促成欧洲“离美”。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对此指出,此矛头真正剑指对象是欧洲的战略自主论者,欧洲的战略自主具有开放性而并非“离美”,战略自主的反义词是战略依附,中欧关系不是美欧关系附属物,同样也非中美关系附属物。中欧关系本身的动能越丰富,三边关系就会越健康。
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夫人彭丽媛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比利牛斯山脉图尔马雷山口的一家餐厅。(路透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五年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在以哈冲突、中东问题、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达成广泛共识。然而,西方的一些分析认为,中国对法国和欧洲的“魅力攻势”旨在推动欧洲“离美”,打破北约和欧盟的团结。事实上每次中欧接近,都会遇到这样的杂音。这些批评矛头表面上是中国,但真正剑指对象是欧洲的战略自主论者。
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表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主张欧洲战略自主,反对搞对立分裂,反对搞阵营对抗。他被⼀些人批评为分裂美国和欧洲的大西洋联盟。此次,马克龙在上比利牛斯省与习近平会见时说,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欧洲保持战略自主和团结一致至关重要。他的战略自主论,再次被那些主张构建美欧对华包围网的人,责难为在西方内部搞破坏。
欧洲战略自主是不是离美甚至反美?中欧关系和美欧关系究竟是不是零和博弈?对此,欧盟内部存在不同解读。因此,欧洲战略自主将会在进⼀步、退两步的曲折中演进,但最终走向战略自主的大方向不会变。这不是欧洲“离美情绪”或中国“挑拨”的结果,而是因为战略自主符合欧洲自身根本利益。
欧洲的战略自主的根本,是为了拯救战后欧洲成功的灵魂:⼀个包容、平衡和有效的真正的多边主义。首先,欧洲的战略自主在政治安全领域,集中体现在包容和平衡的多边主义外交上。这不仅对欧洲及周边和平极为重要,而且是国际正义的重要彰显。2015年7⽉14日,在维也纳达成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是多边主义的重大胜利。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后退出协议,不仅对地区稳定造成威胁,而且极大损伤了国际正义。
在中法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每次都重申要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和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伊朗问题全面协议基于联合国安理会2231号决议,是核不扩散体系关键组成部分,呼吁各方履行承诺,全面遵守国际义务。中俄与欧洲国家以及伊朗的外长也多次召开会议,重申对美国退群深表遗憾,并且坚持保留协议,期待美国重归协议。
尽管美国没有回到协议,但伊朗没有退出该协议本身,就意味着欧洲在战略自主基础上,坚持包容和平衡的多边外交成果。此次习近平访法,两国专门发表关于中东问题联合声明,以前所未有清晰的语⾔表达立场。声明说反对以色列进攻拉法,也反对强行迁移巴勒斯坦平民行为,谴责以⾊列违反国际法建设定居点政策。声明指出,巴勒斯坦建国是“回应巴以人民对于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合理期待的唯⼀途径”。这些表态可能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就国际问题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政治共识措词。
第二,欧洲的战略自主在对华关系上,体现在积极邀请中国参与全球性多边主义,充分借力中国,为实现欧洲在多极化新时代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占有⼀席之地。2014年3月,习近平对法国国事访问,法方希望从未举办过此类峰会的中国,尽快主办20国集团峰会。2016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倡议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并带动中美联合批准加入协议。2015年底,习近平亲自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做出重大承诺,对法国和欧洲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程上,给予坚定的支持。2018年,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访华受到习近平接见时,称赞“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为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作的重要贡献”。
正因为欧洲和中国等坚持多边主义重要成果,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都没有因为美国单边退群而遭到灭顶之灾,这也是欧洲战略自主的成功。与此同时,保留这些协议都带有对美国最终回归真正多边主义的期待。欧洲的战略自主并非离美,而是⼀种开放型的战略自主。战略自主的反义词是战略依附,中欧关系不是美欧关系附属物,同样也非中美关系附属物。中欧关系本身的动能越丰富,三边关系就会越健康。
原文:联合早报网,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