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前夕,各方高度关注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是否会出现转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黄仁伟撰文指出,2010年至2050年的30年都将属于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两国关系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战役激化期和较短时间的战役缓冲期交替的进程,实现中国经济和国内治理的质量型转变将成为中国该阶段的核心任务。经过较长时间的战略相持,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共存共治的状态。
俄乌冲突的发生使我们开始面临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新格局。对我们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黄仁伟提出了俄乌冲突后世界经济的几大重要变化。
2023年12月7日-8日,出海全球化顶级智库EqualOcean主办的“2023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3)在上海长宁区圆满落幕。100+上台嘉宾、2500人次+到场观众,共同打造了2023年末出海方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在第一天主会场的"纵论中国全球化大战略"的环节,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
“一带一路”不只是造桥修路与对外援助澎湃新闻:站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节点上,您能否简要回顾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黄仁伟:10年前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这一背景来审视。2008年-2011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经济放缓、甚至停滞。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前40年的开放格局来发展有点困难,需要开辟新市场。同时,当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中美“战略相持阶段”的历史由来及阶段性“战略相持阶段”概念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创造的。他提出,抗日战争包括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与日本的战略相持、中国的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本文借用这一概念来表述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与抗战时期相比,今天的中美战略相持,主要有三个区别。其一,最根本的区别是,中美战略竞争并非处于战争状态,而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则完全是战争状态。其二,中美战略相持阶...
俄乌冲突作为一只“黑天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到底大不大?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黄仁伟在发言中表示,俄乌冲突对中美关系是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中美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显著上升。他说,美国在今年7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中国进一步定位为“地缘政治的最大挑战者”,上一份报告还称呼中国是“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
首先,谷爱凌的成功是中美教育的共同结晶,这说明,中美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助于双赢,而中美之间的双赢也离不开良性竞争。黄仁伟教授开门见山,他分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赴美的中国第一代留学生在美国有了第二代,他们既接受了美国教育、美国文化,也接受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谷爱凌既热爱美国文化,也热爱中国文化。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这样共同培养的下一代并不在少数,在中国有几十万留美归国学生,在美国也有数十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