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峰:解析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四条主线

人访问

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开启了全面对华战略竞争,并在拜登时期逐渐成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倪峰撰文指出,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四条基本线索是:经贸上对华“脱钩”,地缘政治上复制冷战时期对苏策略,安全上激活美式“军国”体制,外交上推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外交。美国对华认知严重扭曲,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和错误的结果。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US all-rou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with China has taken shape"。

以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为起点,美国开启了全面对华战略竞争。从那时算起,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已历时六年多,经历了共和党、民主党两届政府。观察其发展轨迹我们发现,特朗普作为反建制政客以一种“狂野”的方式开启了这场竞争;而2021年拜登执政后,作为一名典型的建制派,对这一竞争战略进行了“优化”和“升级”。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有意愿挑战国际秩序的战略竞争者”,未来十年是对华战略竞争“关键的十年”。

由此可以看到,美国以中国为战略竞争重心、以长期竞争为主要基调的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已基本成型。如果将这一战略做一个梳理,它主要由四条基本线索构成:

一是在经贸领域对华实施渐进性、有选择的“脱钩”。

“脱钩”概念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是特朗普对华实施全面战略竞争的初始冲动,这场竞争以贸易战开启。然而,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世界高度融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断然“脱钩”对美国及其许多盟友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一点在中美贸易战和随后发生的疫情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阻止中国崛起又必须“脱钩”,为此,拜登政府上台后转变了提法,用“去风险”一词代替“脱钩”。但而从本质而言,“去风险”只是“脱钩”的一种委婉说法,核心含义是有选择的、渐进式的“脱钩”。拜登政府执政后并没有对特朗普政府对华输美产品大范围增加关税的做法进行任何调整。而“去风险”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高科技领域通过建立“小院高墙”,将中国与美西方尽可能彻底地阻隔开来,以此来维护其科技优势。二是在一般经济交往和贸易领域,通过“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将一些重要和关键的产业链从中国移出,降低对中国的依赖。最终的目的还是产业链“去中国化”,在世界上形成两个有联系但主要是平行的市场体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二是在地缘政治领域复制冷战时期美国应对苏联的做法。

虽然现在拜登本人及其官员口口声声表示不寻求与中国打冷战,但是它们的很多做法和冷战时期有相似性,如加强双边同盟体系,搞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美英澳三国协调,推动北约东向。所有这些做法就是通过叠床架屋的盟友、盟伴体系围堵中国。而美国在第一岛链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在东海、台海和南海的强化部署,就是在制造对华战略竞争 的正面战场,其中最突出的部位就是台湾,这是近年来美国在台湾方向加大战略资源投入的根本原因。

而在广大“中间地带”,美国联合其盟伴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频频出手。最近,美国还拉拢欧盟和印度,试图将中国从“全球南方”的概念中排除。而美国这些做法的指向非常清晰,就是要在广大的“中间地带”与中国展开影响力争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是在美国国内激活美式“军国”体制。

美国社会利益多元,权力分散且相互制衡,加上其“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邻”的优越地理位置,在二战爆发前,美国并没有很强大的国家安全体制以应对大国竞争。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霸主,出于同苏联进行冷战的需要,美国通过制定1947年《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成立了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通过民主、共和两党在反共方面的一致观点,加强了政府与国会的协调和政府与社会的协调;通过强化军工复合体形成了国家安全利益链条。美国国内将这种体制称之为“国家安全国家”,这其实是一种美式的“军国”体制。

在美苏冷战期间,这一体制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体制随着苏联的解体曾一度式微。“9·11事件”后,这一体制被部分激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爱国者法案》的出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战略界借鉴与苏联进行冷战时的政府和社会动员经验,结合反恐战争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所谓“全政府”的概念,主张动员、整合资源,统一步调,与中国进行全面竞争。

片来源:新华

四是大力推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外交。

在意识形态议题上,美国强调国家身份政治,放大政治体制差别所带来的影响,渲染西方世界注定无法与中国和平稳定相处,以此来进行国内和国际动员,在国内形成反华共识,并争取将更多国家拉进反华阵营。

以上四条线索构成了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基本要件。近年来,中美关系遭遇严峻困难,根源在于美方一些人固守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执意将中国定位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严重扭曲对华认知。错误的认知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错误的行动、错误的结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原文: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倪峰:解析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四条主线2024年06月20日

    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开启了全面对华战略竞争,并在拜登时期逐渐成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倪峰撰文指出,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四条基本线索是:经贸上对华“脱钩”,地缘政治上复制冷战时期对苏策略,安全上激活美式“军国”体制,外交上推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外交。美国对华认知严重扭曲,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和错误的结果。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

  • 倪峰: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与中国应对2024年04月08日

    自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发生了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出台,在该报告发布演说中特朗普声称“世界进入了大国竞争的新时代”。在随后发布的报告中,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认为“自尼克松政府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奉行的以接触为主的对华政策失败了”。以此为标志,美国政府开启了全面的对华战略竞争...

  • 倪峰:俄乌冲突下美国内政外交的变动与调适2022年05月13日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以下简称“俄乌冲突”)给美国的内政和外交带来了严重冲击。美国人暂时团结起来支持乌克兰和反对俄罗斯。在政治极化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下,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R. Biden)从俄乌冲突中的获益有限,其执政和中期选举的前景并不乐观。俄乌冲突引发了自“9·11”事件以来对美国外交政策和战略的最大反思,为美国注入了新的使命感,并改变了美国对盟友和对手的战略考量。(一)俄乌冲突下美国国内政治的变...

  • 倪峰:百年变局下的中美关系有哪些新特点?2022年05月08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9-2020年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世纪大疫情加速了变局的进程,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相互叠加,国际秩序深刻调整,世界形势剧烈动荡,呈现以下突出的特点:一是业已放缓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受阻,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参与其中的复杂互动过程,它受到了经济规律和政治影响的复合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总体趋于保守,经济全球化动力减弱,西方保护主...

  • 倪峰:若不能共克时艰,中美关系将加速滑落2020年06月21日

    作者:倪峰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学术委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新冠疫情开始肆虐之际,中美关系刚好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档口。经历了长达一年半“史上空前规模”的贸易战,两国在今年1月15日最终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关系由急向缓。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世人普遍期待,中美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能抛开成见,携起手来,像2008年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暴、2014年共同应对非洲埃博拉疫情那样引...

  • 倪峰:美国是国际体系变动中的最显著变量2020年05月24日

    这次疫情表明,美国未能调整战略以适应这个新世界,由于美国政府的狭隘自私与无能为力,美国将不再被视为国际领导者,在这场领导力测试中,美国“挂科”了,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糟糕。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变局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 倪峰:中美合作存量和增量优势仍然显著 2019年01月20日

    作者简介:倪峰,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党委书记回顾中美关系四十年,两国有过交往停滞的“寒冬”,有过打破坚冰的“暖春”,有过密切合作的“盛夏”,也有过危机四伏的“凉秋”。时值九月,上海已是一阵秋雨一阵凉的时节,中美关系似乎再次步入“多事之秋”,令两国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在这样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迎来中国社科院资深美国问题专家倪峰老师,解读中美关系四十年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