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中美之间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可是小的进展仍然是可能的

人访问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刚才提到了去年11月份中美在巴厘岛峰会取得了一定成果,两国国家元首决定要加强两国官方的关系。但是本来第一个动作应该是布林肯国务卿原定在去年2月初到中国来进行访问,但是这次访问推迟了。大家知道原因是“气球事件”,我们不把它叫气球,我们说是叫无人飞艇,美国人说它叫“侦察气球”,这本身就已经有了分歧了。中国认为美国过度反应,但美国人觉得这个反应还不够强烈,特别是美国国内有很多人对中国所谓的“侦察气球”有非常多的反感,所以布林肯访华就推迟了。

之后蔡英文到美国窜访,她是到拉丁美洲访问路过美国,会见了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和智库的一些专家。美方称,对这次访问做了一些限制或者说采取了一些行动。这次访问总比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到台湾去更好,但是中方还是不满意这样一个结果,所以中方在这个访问之后也对蔡英文去的两个单位进行了制裁,一个是哈德逊研究所,一个是里根图书馆,在此之后又进行了一些军事演习。总体来说,对蔡英文这次在美国的过境,中方的反应没有像去年佩洛西到台湾那么强烈。

我本人在4月中旬到了华盛顿跟美国的官员和一些智库专家进行了交流,了解到美国官方非常希望能够恢复布林肯国务卿计划中的对中国的访问。但是他们说,中方没有积极的回应,或者说没有回应,他们也很着急。后来5月10日到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了会晤。双方同意继续用好这一战略性沟通渠道,也就是说这不是唯一的一次。这次仍然没有提起布林肯到中国的访问。

后来在6月初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两国国防部长有了见面的机会,但是中方没有同意美方进行国防部长会晤的建议。我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方对我们的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进行制裁,这个制裁并没有取消,所以这个会晤是不可能的。但是两个人仍然在宴会期间握手了,说明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进行国防部长的交往。

据报道,7月1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向美国总统拜登递交了国书。同时中美之间也有一些其他的交往,比如中国的商务部长王文涛在参加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会见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等等。

6月4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还有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到北京访问。我得到机会与他们见面,他们说他们正在为布林肯国务卿访华做准备。但是我仔细看中国的官方网站,外交部发言人说,“我们没有消息可以告诉你们”。一直到美国国务卿访问中国前一两天才说到这个消息,而且没有说中国邀请,说两国政府商定他要来中国访问。

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国对于布林肯这次访问中国的报道比较低调,也没有太多的期待值,尽管如此中国国家主席还是会见了布林肯,而且讲到了中美关系要稳下来,能够有平稳的发展,而且寄予一定的希望。

所以我感觉到今年5月份以来两个国家的官方关系比较有了明显的缓和,但是正像包道格讲的那样,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觉得中美之间存在一些根本的问题,比如两国在各自的国家战略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美国把中国看成什么,中国把美国看成什么。很清楚的是,美国一直把中国定位为最大的中长期的安全威胁和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最大挑战,而且美国人说中国是唯一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

当然合作也有,但是在一些比较小的问题上。其实对美国来说也不小,对世界来说也不小,但是在中美关系中不占一个主要的位置,比如气候变化、医疗卫生、商贸关系,这些都在继续进行,但是美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已经清楚了。

我仔细研究中国方面的定位,没有看到中国有一个对美关系的系统性说法,就是美国到底是什么,中美关系是要怎么定位。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实际上是把美国看成最大的外部威胁,而且这个威胁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方面,也是政治方面的。虽然美国经常说它不想改变中国的制度,但是美国的所作所为使我们很担心:美国仍然在政治上对中国抱有很负面的看法。

现在中美对对方的战略定位已经清晰了,我认为中国把美国看成是最大的外部威胁,美国也把中国看成是最大的外部威胁。两国相同的一点是都不希望中美发生战争或者是尖锐的对抗,希望避免对抗,特别希望避免战争,这一点应该说是积极的。

另外中美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在双边的经济关系乃至双边其他关系中都把本国国家安全考量放在第一位。美国在很多方面都说国家安全,可能比商业关系更重要;中国也通过了各种各样的会议,把国家安全放在治国理政的首位。比如,5月30日总书记在新一届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谈到美国的时候,中外的观察者都非常注意总书记在今年3月6号的一篇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这个我认为已经说清楚了,就是美国对我国到底怎么样,应该怎么看美国。

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对美国的幻想,如果美国还对中国做出战略性的让步或者其他的姿态,我们也绝对不能相信美国这些保证,比如“四不一无意”(即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编者注),因为美国说这些话都没有代表美国的实际政策。

这些大方面的判断上中美双方都没有改变,因为中美关系的实质已经表明中美关系不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有所改善,而且对对方的看法基本上是负面的,即使改善也是一个气氛上的暂时的缓和。我个人有一些担心,任何一个突发事件,比如说“气球事件”,都可能导致双边的关系又一次恶化,我们希望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

我认为,布林肯访华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今年11月份将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首脑会议做铺垫。在这个首脑会议上,也许中美两国的最高领导人会坐在一起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是为未来中美关系定下一个基调。事实上,在此之前,在新德里G20峰会上也有见面的机会,但是中国领导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美国的本土去了,11月份这一次在美方看来是一次机会。能不能从现在到9月,甚至到11月期间不发生影响两国关系的突发事件,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有任何的事件出现,双方是不是也可以避免特别激烈的争论或者冲突,我认为这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也希望可以发生的。

如果峰会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明年的中美关系也许能够避免惊涛骇浪。但是我并没有特别强的信心,因为领导人讲了“惊涛骇浪”,我们就不能不对惊涛骇浪有所准备。

包道格(参与本次论坛的成员、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所提到的台湾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国家利益核心中的核心,我们不希望台湾问题朝着“台独”的方向走得更远,我们也在密切注视着台湾明年选举可能发生的重要的变化。美国人经常说他们希望保持台海的现状,但是美国人也说,他们从中国人的讲话中听出了中国不希望保持分裂这种现状,而是希望在统一祖国的方向上能够有所进展,或者说有很重大的进展。于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这种分歧将会在很长时间内不但继续存在,而且有可能激化。因为中国肯定对“台独”势力有更严厉的打击,在统一祖国力度方面会加强,而美国还在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提供一些政治上的支持,这是我比较大的担忧。

再下面一点是乌克兰的危机。我们把乌克兰事件叫做乌克兰危机,我们没有讲俄乌冲突,没有讲战争。中国是希望能够解决这个危机的,但是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观点是不太一样的,美国认为俄罗斯在侵略乌克兰,而中国不愿意用侵略这样的词来定义这场冲突。中国希望劝和促谈,领导层能够坐下来谈,能够达成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但是看来这个和平解决的方案还很远,不是很快可以解决的。两国在这个方面是有一些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美国还在指责中国可能对俄罗斯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在俄罗斯问题和台湾问题之外,还有中美之间的人文交流。我个人去年到现在有三次去美国,我觉得都还是挺顺利的,虽然也有一些不太高兴的事情,但是总体来说双方的人文交流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可是有一些很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刚才我问现场两位美国朋友是不是直接从美国飞过来的,一位说是从台北飞过来的,一位说是从迪拜飞过来的,为什么不直接从美国回到中国或者中国直接飞到美国,这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这里面有还有政治障碍,美国人心理上也会有一些顾虑。我们去美国或者是与美国学者交流的时候也是有顾虑的,也是觉得有技术上的顾虑,也有政治上希望他们能够改变的想法。

这些就是我现在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总体来说我跟包道格想法比较一致,就是说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可是小的进展仍然是可能的,而且气氛的改善对于双边都是有好处的,我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改善,谢谢。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一份档案,一段传承——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捐赠暨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颁奖仪式在档案馆举行2024年01月09日

    1月3日上午,王力先生人物档案捐赠暨北京大学兰台贡献奖颁奖仪式在档案馆举行。王力先生的家属北大1957级数学力学系校友王缉志先生,1963级地质地理系本科、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缉慈教授,1977级国际政治系本科、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等出席仪式。仪式由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主持,档案馆校史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活动。余浚介绍了馆藏人物档案的基本情况及此次王力先生人物档案的接收、整理情况。他指出,人物档案是北大档案的重...

  • 王缉思:应从四个维度综合看待中美关系2023年12月27日

    12月21日下午,北大滴水湖大讲堂第五讲顺利举办,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荣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受邀作《中美关系的理性分析和历史经验》专题讲座。讲座现场,王缉思教授通过生动案例详细介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浅出为大家解读中美关系的不同分析视角和当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王缉思指出,中美关系一方面在科技、人才、产业等领域处于全方位长期...

  • 王缉思:中美尚未进入冷战——但切不可陷入比冷战更糟的局面2023年11月24日

    2023年11月23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英文文章,原文标题为America and China Are Not Yet in a Cold War, But They Must Not Wind Up in Something Even Worse。

  • 王缉思:中美关系能走向稳定吗?2023年11月16日

    今年10月上旬,我在华盛顿参加一个中美学术交流活动,并借机会见了一些美国官员、智库人士和专家学者。就中美关系而言,听到的信息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美方人士普遍肯定了今年5月以来双边关系止跌企稳的势头,拜登政府高级官员、国会两党参议员、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知名人士相继访华,人文交流也开始恢复;忧的是美国对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打压变本加厉,两国在其他领域的战略分歧也没有缩小。在中美双边关系走向仍面临许多不...

  • 王缉思:中美之间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可是小的进展仍然是可能的2023年09月20日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达巍刚才提到了去年11月份中美在巴厘岛峰会取得了一定成果,两国国家元首决定要加强两国官方的关系。但是本来第一个动作应该是布林肯国务卿原定在去年2月初到中国来进行访问,但是这次访问推迟了。大家知道原因是“气球事件”,我们不把它叫气球,我们说是叫无人飞艇,美国人说它叫“侦察气球”,这本身就已经有了分歧了。中国认为美国过度反应,但美国...

  • 王缉思:有人总想把中美拉入战火,“中美发生战争”言论不能再扩大了2022年07月14日

    7月4日上午,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小组讨论“在动荡的世界中稳定中美关系”在北京辽宁大厦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王缉思出席并参与讨论。王缉思教授就眼下的中美关系提出了三点希望,并就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对美国的影响等问题作出自己的答复,来看看具体发言及问答内容吧!7月4日上午,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小组讨论:“在动...

  • 王缉思:对中美关系三点担忧2022年06月07日

    5月31日,“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缉思教授参加研讨并发言。此前他刚刚于今年2月到3月期间完成了对美国的访问。王缉思教授在发言时重点谈及了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三点忧虑:第一,关于对话。视频会当然很好,但是我觉得更好的是像我上一次去美国那样见了很多人,我们有很好的对话。但是现在只能在网上对话了,见不着人,这是一个非常...

  • 王缉思: 美国到底有没有衰落? 中国人应有清醒认识2022年05月30日

    近年来,美国国内社会政治问题频出,国际表现反复无常,引发全球关注。东西方很多人感叹美国正在衰败,也有很多人反对唱衰美国。对于这一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缉思就此接受了《当代美国评论》编辑部专访,他指出,近十年来,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于中国确实在下降,但对中国以外的国家而言并未明显下降。较之于以往的霸权国家,美国现有的各种优势...

  •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2018年10月01日

    【作者】王缉思【摘要】世界各国社会都以何标准构建政治秩序并追求怎样的政治生活?随着时代的更替、历史的推演,各国政治目标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究五大目标及其相互关存在亘古不变的目标,值得全人类为之奋斗呢?《世界政治的目标》就是对这一话题的集中探索。作者认为,安全、财富、信仰、自由、公正,是世界政治的永恒主题、基本价值和目标。人们追逐权力、创建国家、提倡民主和法治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五大目标而采取的...

  • 王缉思: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2020年08月12日

    导言:新冠疫情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给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王缉思教授提出在中美关系越发困难的今天,我们越应确立底线思维。坚持和平方式、保持经贸合作、人文社会深度交流是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时,应当坚守三条底线。自新冠病毒肆虐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美国政府和国会连续出台涉华政策、法案,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美国官员攻击中国的言论也越来越肆无忌惮。中美两国都有一些评论家注意到,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