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祥: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为何中国与欧美争议如此之大

人访问

张中祥出席孟加拉国首届发展研究国际大会

2024年5月5-6日,达卡大学主办的孟加拉国首届发展研究国际大会在首都达卡隆重举行。孟国议长乔杜里出席开幕式,孟总理经济顾问、内阁秘书、财政国务部长、计划国务部长、央行行长、达卡大学校长及政、商、学界代表,驻孟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等400余人参加。

按照会议议程,孟议长乔杜里、财政国务部长、达卡大学校长、孟总理经济顾问、荷兰国际社会研究院校长和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等在开幕式围绕Navigating Development Pathways in an Evolving Global Order议题展开圆桌对话。中国驻孟国大使姚文应邀出席并参加了“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专题的研讨。

张中祥的发言聚焦中美欧围绕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的争议展开。他指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一类是在制造业产业链中低端形成优势,另一类是中国技术上取得阶段性优势形成产业链优势,比如,光伏、电动汽车。2019-2023年,中国“新三样”出口总额由335.67亿美元增长到1464.95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增长更高,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全国贸易顺差的18.3%。2023年中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汽车,全年出口了120.3万辆电动汽车。

不过,张中祥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并不完全是欧美所指责的是因为补贴,而是产业布局早、长期产业政策引导、通过补贴激活国内庞大的需求、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升级电池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规模效应+“内卷”竞争强化规模效应超常压低成本和价格)、全产业链优势、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队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电动汽车暂时领先,但是否保持能领先地位,电池技术突破是关键,老牌跨国车企在固态电池技术布局更早,有缩小与中国电动车企、甚至再次超越的可能。

张中祥强调,虽然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但主要是中国国内生产、中国国内消费,出口不到全年产量的15%。而且,中国电动车出口主要由纯外国品牌(如特斯拉)或中外合作的品牌(如宝马)或收购的国外品牌(如MG)实现的。据欧洲有关机构统计,2023年欧洲销售的约30万辆电动汽车,19.5%是中国制造的,但中国本土品牌占比还不到4%。这说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不仅非中国车企主导,而且海外资本方还从中国出口的电动车中获利丰厚。

国外媒体大肆渲染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全年出口汽车491万辆。但张中祥强调,这更多是因为跨国车企早已实现了“在地化生产”。比如,丰田连续四年销售雄踞全球第一,在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底)全球销售了1030.95万辆汽车,其中大多数都是“销地产”,在本土之外销售的,在日本市场只卖出了152.98万辆。

张中祥指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了120.3万辆,汽车出口占大头的还是传统燃油汽车。按理说如果欧美指责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那应该要求中国限制燃油车产能才合理,但欧美指责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要求中国限制电动汽车产能。

张中祥强调,原因就是中国燃油车与跨国车企燃油车无法在同一水平竞争,跨国车企占据燃油汽车高端品牌市场,而跨国车企电动汽车缺乏竞争力、没有定价权。

张中祥指出,一般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其领先的技术领域要享受相当长一段时间技术领先带来的超额利润红利,直至后来者也能实现与其形成竞争态势甚至超越。而电动汽车,打破常规,跨国车企没有至少大大消弱了这种机会,而且与中国电动车竞争目前还处于劣势,也就不难理解欧美指责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

不过,欧美在电动汽车也在奋起直追。欧美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本土电动汽车销售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和支持政策,并进一步把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提升到战略性技术/行业,助力发展和建设本土自身供应链。

张中祥指出,欧美认为这样可能还难以阻挡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态势,为给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美减速,欧美进一步动用法规和贸易工具限制中国电动车出口。比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里面对电动车生产所需要的电池、电池原材料,车辆组装地区进行限制。欧盟实施“反补贴”调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在《外国补贴条例》下发起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调查。张中祥强调,欧美这些所作所为,就是为了保护本土制造业,为本土建设自身供应链争取时间。

国外对中国电动汽车有需求,中国车企也需要时间消化优质产能,中国车企出海是一种选择。但张中祥指出,中国车企出海与资源类企业出海不同,与日企海外建造车厂也不同。从解决国内就业和税收角度,汽车出口还是要优于车企海外建厂。

张中祥强调,中国车企要充分认识到海外建厂难以复制国内良性循环。国内因为具备超大规模效应,压低成本可把车卖的很便宜,从而能进一步促进需求、提升规模,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海外建厂,各种政策壁垒、投资环保劳工法规都会影响中国电动车、动力电池海外产能落地,很难像国内快速形成规模效应,车售价会高。

张中祥在校长官邸晚宴时与达卡大学校长Maksud Kamal教授交流

国内车企通过当地建厂、股权(财务)投资/转让、技术授权方式出海,要综合考虑外部大环境和各自模式的风险和收益,理性选择出海模式。

张中祥强调,当地建厂要汲取过往的教训,本着本地化原则,选择当地人才组成团队核心力量,首选本地供应商,整合本地供应链。选择投资所在国时,车企可能会把多边贸易协议,比如美加墨贸易协议,纳入考虑,但绝对不能把宝压在这方面。

张中祥强调,比如,在墨西哥建厂,立足点首先还是仅考虑墨西哥市场本身,看专攻墨西哥市场能否获利,而不是首先就想着向美国出口电动汽车。如果专攻墨西哥市场就能获利的话,就是不错的商业投资。如果还能再向美国出口,那就是额外红利。以这种逻辑选择投资所在国,会减少投资风险。同时,张中祥指出,中国车企在海外投资,要向日企学习,在海外要团结,避免单打独斗。

张中祥指出,对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不能简单看待产能过剩问题,对自己本身和国外影响都不容小觑。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与现在行业垄断,高端服务业不允许民营企业加入有关,使资金过度流入制造业,包括高耗能、高污染制造业,造成制造业产能过剩,同时产生了大量本可避免的污染排放。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还会有其他行业重蹈覆辙。

张中祥指出,国外市场价格高于国内市场,表示没有倾销,但并不代表就不存在补贴,这也是欧盟目前对中国电动车发起的是反补贴调查,而不是反倾销调查。全球产能不过剩,不代表他国就要消纳中国出口的汽车。其他发展中国家产能不足,不代表就有市场消纳中国出口,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牺牲将来其产业发展机会,对中国出口不加限制。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很复杂,需要客观理性分析与看待。

张中祥指出,近年来欧美都在强调降低对外国战略性原材料和战略性技术的依赖、提高本土产能和进口多样化。不过欧盟在做法上与美国还是有一些区别。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提出在任何加工阶段对任何一种战略性原材料的年消耗量中,来自单一第三国的资源比例不超过65%。欧盟成员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规则也没有当地含量要求,不存在歧视外国生产商。

张中祥指出,与美国采取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招致新兴经济体广泛批评的完全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相比,欧盟这种做法,虽然仍存在保护主义的嫌疑,但被接受的程度可能会大些,国际社会可以以此开展对话与协调,制定出能被广泛接受的政策或指南。

最后,张中祥强调,从美国利益角度,美国的确有必要思考是继续坚持现在、甚至采取更激进的对中国电动汽车严加限制的这种害人(中国)但不利己(美国)政策,还是欢迎包括中国车企到美建厂并雇佣美国工人、加速美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发展的政策?

如果美国选择拥抱中国车企直接在美投资建厂的话,美国可以考虑在续签或重新修订美加墨协议时,根据商品对美国的关键程度,可以考虑对从墨西哥建厂迂回入美的关键商品的关税做向上调整,限制或堵住利用这个空子或“漏洞”,这样有益于美国就业、税收、更低廉更快在美生产电动汽车、消费者可以及早享受更廉价的电动汽车,利己(美国)但不怎么害人(他国),还有益于实现更严厉的节能气候环保目标。


原文:张中祥今日头条号,2024年5月10日

人访问

更多文章

  • 张中祥: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为何中国与欧美争议如此之大2024年05月30日

    张中祥出席孟加拉国首届发展研究国际大会2024年5月5-6日,达卡大学主办的孟加拉国首届发展研究国际大会在首都达卡隆重举行。孟国议长乔杜里出席开幕式,孟总理经济顾问、内阁秘书、财政国务部长、计划国务部长、央行行长、达卡大学校长及政、商、学界代表,驻孟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按照会议议程,孟议长乔杜里、财政国务部长、达卡大学校长、孟总理经济顾问、荷兰国际社会研究院校长和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

  • 张中祥:如何理性看待产业安全2023年12月27日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5月5日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不难看出,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的提法相比,这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更加重视产业安全重要性,把...

  • 对话张中祥:中美两国的六份气候声明2023年11月26日

    天津大学卓越教授、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认为,这份声明内容更加翔实和细致,其中“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两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建立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的资金安排”等声明内容显示中美在一些气候治理的具体问题上进一步达成了共识,也为即将召开的COP28和之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2013年的中美气...

  • 张中祥:中国的对外援助没那么多,吓人的巨额其实是与中国政策性银行的信用贷款搞混了2020年06月19日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并落实20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的倡议,已经宣布向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暂停债务偿还。这表明,这次是中国响应巴黎俱乐部成员集体暂缓受疫情影响的欠发达国家的部分债务偿付的倡议,中国是被动跟随。不过,即使是政府开发援助那部...

  • 张中祥:疫情加剧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越南等国制造业正在加速追赶中国2020年06月19日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近年来,产业链的安全和完整问题日益引发较大关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吸引产业链回流。中国产业链升级转型如何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表示,发达国家将生产基地迁回国或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不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有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方面的考量。他认为,疫...

  • 喜悦!领英网页得到美国国会众议员、荷兰中央央行行长、英国荷兰丹麦大学校长关注!2020年06月15日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喜悦!领英网页得到美国国会众议员、荷兰中央央行行长、英国荷兰丹麦大学校长关注!LinkedIn(领英)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据领英介绍,作为全球职业社交网站,会员人数已超6亿。据自己在领英网页最近浏览显示,美国国会Levin众议员、荷兰中央央行行长Klaas Knot博士、克罗地亚国家银行Boris Vujcic行长...

  • 张中祥:地方“两会”首现相对增长目标 中央翻番目标何去何从? 2020年05月25日

    因为全球疫情蔓延还没有到拐点,国家是否仍坚持今年实现翻番目标还存在不确定性,这只有在5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才能明确。在国家增长目标不确定下,地方提出与全国相比的相对增长率作为目标,虽属无奈,但也算是明智之举。

  • “入世”15年,中国、美国和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替代国”做法之争:为何如此利益攸关?2017年04月18日

    作者:张中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2016年,中国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启动“十三五”规划并实现了良好开局;成功主办G20杭州峰会,与会国家领导人就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全球经济达成广泛共识。2016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5周年。中国“入世”以来,不仅自身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也在重塑着世界。2017年是推进“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