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2024年11月,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24秋季“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中美青年对话活动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对话活动分三场举行,讨论涉及商业贸易、气候变化、和平安全、全球治理及人文交流等话题。
本次活动不仅为中美青年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也为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注入了新思路与新活力。通过跨文化的沟通与深度探讨,中美青年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未来合作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愿景。
本文约2000字,读完约7分钟
2024年11月,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24秋季“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中美青年对话活动在线上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和乔治城大学的36名师生,共同围绕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当今全球重要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本次对话活动分为三场,分别于11月8日、11月15日和11月22日线上举办。对话的议题设置分为五个小组,分别聚焦“商业与贸易”(Business and Trade)、“和平与安全”(Peace & Security)、“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以及“人文交流”(People-to-People Dialogue)。
首场对话聚焦于全球治理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美关系,探讨在当前全球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未来的合作与竞争前景。小组讨论中,与会者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深思与交流,包括如何看待美国新一届总统对华政策可能的发展方向,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是否会持续,是否存在重启关系、缓解紧张局势的可能性,以及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僵局是否会演变成更为激烈的对抗等。

第二场对话重点聚焦特朗普当选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与会者探讨了以下关键议题:“特朗普2.0”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可能变化、未来中美关系对全球秩序的影响、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技术对全球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美两国如何在全球治理升级中发挥领导作用。

第三场对话重点围绕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中美关系展开讨论。参与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研讨:过去三十年中美气候合作的启示,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及国际社会推动气候治理行为的影响等。

三场对话活动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资深主任、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执行主任韦德宁教授(Dennis Wilder),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乔治城大学教授、国际气候政策专家乔安娜·刘易斯(Joanna Lewis),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高丹等两校专家学者参与对话,并对探讨议题提供指导与建议。
历经三场线上对话后,2025年春季,两校学生将在北京大学线下相聚,围绕小组议题“商业与贸易”、“和平与安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以及“人文交流”完成最终展示。
本次对话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美青年搭建了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也为新时代的中美关系注入了新思路与新活力。通过跨文化的沟通与深度探讨,中美青年正携手应对共同的全球性挑战,为未来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愿景。
本文为iGCU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采写:保嘉、陈胜业、李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