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中美专家共同展望2025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

2024-12-31 19:37
人访问

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资深学者及专家,围绕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展望中美关系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致开场辞。

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线上研讨

贾庆国教授代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对全体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纵观历史,科技进步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深刻影响权力分配、领导力、规则和责任的重构。这种转变既可能通过合作与共赢实现和平,也可能因管理不善导致暴力冲突。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他强调西方对技术的长期垄断导致了全球科技成果分配不均。中美若不能在当前技术进步的浪潮中实现合作共享,将可能陷入冲突的深渊,而妥善应对变化则是避免战争的关键。

在主旨发言环节,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副总裁斯蒂芬·埃泽尔(Stephen Ezell)先生对中国在自主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表示赞赏。他指出,中国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已建立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尖端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他进一步分析,中国的快速追赶不仅巩固了现有的科技成果,还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转化为更广泛的竞争优势,为全球技术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威尔逊中心 (Wilson Center) 印太项目主任后藤志保子女士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政策。她指出,尽管新政府可能会延续专注经济安全和科技发展的政策传统,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常量与变量。她强调,政策延续性主要体现在保护美国的尖端科技优势、先进芯片生产技术以及加强国内科技韧性上;同时,美国将通过维持对华贸易逆差,减少经济依赖,避免中国成为规则制定者。而变量则体现在人事布局上,特朗普政府吸纳了大量科技巨头进入核心决策层,联合盟友加强出口管制,以遏制中国技术发展。她认为,新任特朗普政府的人事变化将对未来政策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卡特中心 (The Carter Center) 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先生指出,拜登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延续了特朗普的核心思路,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对抗和强化美台关系方面,疫情期间的中美舆论交锋也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刘亚伟强调,中美关系中的核心议题需要就具体事务解决。他建议加强中美高层对话,聚焦具体议题,寻找合作路径并降低不确定性。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专家组成员黄平教授从地缘政治与竞争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他认为,竞争并非必然指向零和博弈,应当从政治、经济与技术等多维度探讨竞合关系。他指出,中美关系尽管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但仍存在合作的潜力,特别是在全球治理议题上。黄平强调,中美需要专注解决各自内部问题,同时在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等领域寻求突破。他呼吁避免简单对抗思维,在技术竞争之外,探索更多合作可能性,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港湾海外创始人陈溪教授首先总结了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和中国社科院三所顶尖智库过去二十年里中美地缘技术竞争的关键词及其变迁趋势,识别出在“接触”、“平等与治理”等合作性议题上,中国社科院与布鲁金斯学会持有相似观点。在“供应链”、“指控”等对抗性议题上,中国社科院与ITIF均持有进攻态势。此外,陈溪教授认为美方将维持对中国的有限接触和有效打击策略,中国将通过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予以应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教授主持讨论环节,嘉宾对中美发展及经济合作各抒己见。斯蒂夫·艾泽尔先生认为,中美贸易关系应基于对WTO规则的尊重之上才能恢复双边信任。后藤志保子女士指出,中美贸易竞争带来的价格下降有利消费者,但技术滥用和保护主义抬头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挑战。刘亚伟先生强调,中美在联邦层面合作面临困难,但次国家层面仍有合作潜力,需避免双边关系的全面冻结。黄平教授认为,中美应在新技术领域寻求合作,避免将对方视为单一敌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专家组成员肖耿教授认为,美国的技术优势源自经济和金融体系,但离不开中国的市场,中国也需调整经济政策应对过剩产能。

陈溪教授对本次会议作技术总结。其中,他对贾庆国教授关于技术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能力以及建立国际规则的期待表示赞同。他认可斯蒂夫·艾泽尔先生和后藤志保子女士对美国将维持对华贸易和技术竞争的趋势判断,但他也传递了中国当前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促进市场创新的实践举措,期待中美共同整合行业资源探索包括中国、美国以及第三方市场在内的合作机会。他肯定了刘亚伟先生从具体事件中维护中美关系的观点,进而提出与美方探索在纽约、旧金山、上海、杭州等城市共同设置智慧城市试点的建议。他以朱旭峰教授关于双方竞争动机的提问为总结,认为不论中美分歧如何,对话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应对方式。

会议最后,王栋教授总结表示,本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各方的合作意愿与专业精神,期待未来各方寻求共同点并努力扩大共识。同时,他希望此次讨论能为后续交流奠定基础,并期待未来继续推动这种研讨平台,以促进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