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基地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叶静漪在服贸会“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上的致辞

2025-09-16 15:11
人访问

小 i 导 读

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框架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于北京首钢园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港湾海外、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及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支持。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在会上致开场辞。叶静漪认为,智慧城市与太空探索已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领域,二者深度融合、天地协同,将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北京大学积极参与数字中国、航天强国等国家战略,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数字化治理水平提供了实践路径,有力支撑了国家空天战略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积极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联合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等发布了《2024金砖智慧城市排名》《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等多份原创性报告,推动学界对城市智能化转型的深度讨论。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本文约1600字,读完约5分钟


叶静漪致辞


尊敬的各位大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大学,对各位莅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专题论坛,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智慧城市与太空探索已成为影响全球格局的战略领域。智慧城市代表数字时代地球文明的新高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载体;太空基础设施则关乎地外空间战略利用与全人类未来的共同福祉。二者深度融合、天地协同,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领域之一,也将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这个背景下,今年的专题论坛以“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为核心议题,重点探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智慧城市推动区域融合与治理升级,同时关注太空基础设施对地外空间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模式的潜在塑造路径。这体现了中国在服务贸易与科技治理中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始终秉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国家“数字中国”、“航天强国”等战略行动。学校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跨学科研究优势,联合国内外近30所高校成立了“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编纂发布《数智教育发展白皮书》,联合业界发布《中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数字化治理水平提供了实践路径。与此同时,北大提出地球与行星科学的发展战略,先后成立行星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北大通过强化空天信息、遥感科学、行星探测等战略性科研活动,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减灾应急和国际规则制定,为国家空天战略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也积极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联合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等机构先后发布了《2024金砖智慧城市排名》《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2023二十国集团智慧城市排名》《2023亚洲智慧城市排名》等原创性报告,为全球提供一种系统且可操作的发展模式。我们搭建的合作网络中还包括了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中国科学院等全球一流研究机构。通过知识创新和国际合作,北大将继续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这个战略评估体系是北京、杭州、深圳共同参与的“中国造”,但它也是亚洲乃至全球共同使用的国际话语和规则平台。

本次论坛也是北京大学与和浙江省共建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重要举措。今天联合发布的《2025金砖智慧城市排名》和《2025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报告,为国际社会观察与借鉴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地外空间治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上述成果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结晶,更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高水平公共产品,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

最后,期待各位嘉宾在本次研讨会上碰撞智慧、分享前沿洞见,以本次论坛成果为契机,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