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框架下,“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论坛于北京首钢园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港湾海外、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及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支持。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在会上致开场辞。彭雪海认为,智慧城市正从技术驱动转向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强调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并提出太空基础设施与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是提升治理韧性与发展动能的关键路径;他呼吁加强国际协作,共享数字变革与太空经济机遇。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本文约1500字,读完约5分钟

彭雪海作开场辞
尊敬的于洪君部长、诸位大使阁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一极具前瞻性与战略意义的会议上,与诸位一起见证《2025 金砖智慧城市排名》《2025 全球太空基础设施评估》两份重磅报告的发布,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全球变革的前沿议题。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开放创新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气候变化、数字革命和太空经济等新挑战新机遇交织并存。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核心载体,正面临着“如何更智慧、更韧性、更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随着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作为数字时代城市发展和演进的重要载体,智慧城市正从技术驱动导向的应用发展模式转向以人为本导向的综合发展模式。它至少包括从“分散部署”转向“统筹集约”的基础设施,从“共享交换”转向“开发应用”的数据融通,从“单点部署、被动型治理”转向“多跨融合、主动型服务”的城市治理等多领域转型实践。北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数字政务、智慧交通、智能医疗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全面落地,切实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品质。
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布局应用。数据要素方面,规划创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发布《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工智能方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训练基地、高端数据标注基地、仿真平台、数据增值协作网络建设,统筹智算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为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和人工智能在整个城市的创新应用整体布局。未来,北京会进一步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强化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拓展典型应用场景,激发企业潜能和数据价值,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和数据跨境流通。
太空基础设施作为新兴战略领域,正与智慧城市加速融合,卫星通信、遥感监测、卫星导航、卫星算力等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增强城市发展韧性、重塑全球治理格局提供全新路径。北京也正在积极布局太空经济产业链,支持卫星互联网、空间信息应用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空天技术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
今天,这两份报告的发布,构建了以地球-地外空间“天地协同”新议题,锚定了技术集群迭代新前沿,打造了多元基础设施融合联通发展新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也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太空基础设施,是一项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伟大事业。我们期待与各国、各地、各方伙伴一道,加强政策互鉴、技术协作和项目共建,共享数字变革和仰望星空的时代机遇,共创美好未来!正如中国古语所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