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9月17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Plaza Project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复杂多变国际格局下的中韩关系”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办。
会上,中韩两国专家就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日韩经济安全以及中韩关系的未来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
本文约3400字,读完约11分钟
2025年9月1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Plaza Project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复杂多变国际格局下的中韩关系”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办。中韩互为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现实利益紧密相联,良好的中韩关系是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的重要基石,对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本届会议以“复杂多变国际格局下的中韩关系”为主题,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日韩经济安全以及中韩关系的未来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与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所长兼Plaza Project主席金兴圭作为中韩双方代表分别致开幕辞。

王栋发言
王栋教授代表中方主办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地区安全格局和大国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中韩学术对话平台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通过持续沟通与深入交流,中韩学界能够共同为增进两国互信、推动务实合作提供智识支持。

金兴圭发言
金兴圭所长在发言中回顾了Plaza Project与北京大学长期合作的历程,强调了中韩关系在历史进程中虽有起伏,但学界始终保持沟通与对话,为双边关系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本次会议是Plaza Project首次海外访问的重要一站,他期望通过与北京大学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战略、经济与安全领域的合作。
本次对话的议题一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由王栋教授主持。半岛战略研究所(PISA) 执行主任、Plaza Project经营委员李东民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铁军分别发言。亚太领导力网络(APLN)高级顾问、Plaza Project咨询委员洪亨澤,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法务法人律村顾问、Plaza Project咨询委员李伯純参与本环节讨论。

李东民发言
李东民分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在对华政策上的不同思路。李东民认为,美国国内关于对华政策存在三种观点倾向:其一主张通过外交与沟通维持稳定,其二强调通过产业升级与科技优势管理竞争,其三则是强硬派,认为美中对抗不可避免。他特别强调,如果美国在联盟战略中向日本过度倾斜,可能推动韩国重新考虑本土核战略,或将更加重视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

于铁军发言
于铁军教授在发言中认为,中美关系虽然存在长期的结构性竞争,但双方仍保持着沟通与合作的空间。他强调,中国对中美关系持审慎而积极的态度,一方面在推动经贸多元化、增强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探索稳定双边关系的方式。他表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双方应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分歧中管控风险。

洪亨澤发言

孙冰岩发言

李伯純发言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度讨论。洪亨澤表示,中美战略竞争的范围涵盖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层面,但全球共同性问题如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更加紧迫,大国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孙冰岩认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通过建立定期经贸对话和高层沟通机制,双方关系在稳定性方面有所改善,但这种稳定并不必然惠及东亚,供应链竞争和经贸摩擦仍会直接影响到中韩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安全。李伯純认为,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韩国社会的焦虑,甚至引发对安全政策的重新思考。他强调,中韩应当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以降低东北亚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本次对话的议题二为“中日韩的经济安全”,由金兴圭所长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与韩美友好协会顾问、Plaza Project咨询委员会主席玄旿锡分别发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系主任、副教授李婷婷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Plaza Project经营委员李鍾元参与本环节讨论。

王勇发言
王勇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的进程,表示美国虽是最大受益者,但国内精英阶层却将经济困境归咎于中国等国。他强调,美国正在“将全球供应链武器化”,通过出口管制与技术封锁企图压制中国发展。然而这些政策往往适得其反,推动中国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加速突破。王勇呼吁中韩两国携手应对外部压力,共同维护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

玄旿锡发言
玄旿锡则强调,尽管全球经济在经历多次冲击后趋于稳定,但美国近期大幅提高关税等行动加剧了全球金融风险。在新的地缘经济时代,供应链安全是东亚中日韩三国必须共同面对的核心议题,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将供应链韧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他表示,东北亚各国应建立起区域性的经济安全对话机制,建立更具韧性的世界经济,而非走向分裂。

李婷婷发言

李鍾元发言
在讨论环节,李婷婷认为,中韩两国在产业结构上高度互补,尤其在科技、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美国主导的经济安全话语往往以自身利益为中心,而中韩两国则应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寻求共同利益。李鍾元教授则强调,中日韩三国应避免被卷入单边主义和大国竞争逻辑之中,应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区域一体化成果。
本次对话的议题三为“中韩两国关系评估与展望”,由于铁军教授主持。韩国世宗研究所高级研究委员、Plaza Project咨询委员郑载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与全球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分别发言。李东民与孙冰岩参与本环节讨论。

郑载兴发言
郑载兴发言表示,韩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面临艰难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必须履行对美国的安全同盟义务。这种两难局面给韩国外交带来诸多挑战。他呼吁韩中之间建立更加稳定和高效的危机沟通机制,以避免战略误判和突发风险。

王俊生发言
王俊生认为,中韩关系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仍有坚实的经贸基础。他提出,未来中韩合作应重点聚焦三个方面:其一是推动朝鲜半岛和平与安全机制建设;其二是维护和稳定区域产业链与供应链;其三是加强在全球治理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他认为,只要双方持续努力,就能够在分歧中找到合作空间。
在讨论环节,李东民补充强调,中美关系的不稳定势必传导至中韩关系,因此中韩双方必须积极寻求缓冲机制。孙冰岩则表示,科技与知识产权是中韩合作的前沿领域,双方应避免陷入零和竞争逻辑,通过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最后,王勇教授与金兴圭所长分别作为中方与韩方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王勇对与会嘉宾和学者的深入讨论表示感谢。他表示,中美战略竞争的长期化与结构化趋势给中韩关系带来复杂挑战,但对话与合作仍是双方的最大共识。他强调,中韩双方拥有丰富的人才和资源,只要坚持沟通与交流,就能够在危机中寻找化解矛盾的途径。王勇呼吁,应当在竞争与不确定性中保持定力,以包容和理解为基础,持续推动对话与合作,共同为建设更加稳定的中韩关系、更紧密的区域合作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金兴圭在总结中强调,当今世界的结构性变化超出人们想象,但他相信以中韩学者的智慧,通过加强交流合作,能够找到应对之道。他感谢中方的热情接待,并诚挚邀请中国学界未来访问韩国,以延续和深入韩中政策对话平台。
“第十二届中韩政策学术会议:复杂多变国际格局下的中韩关系”取得圆满成功,双方学者通过深入对话,进一步增进了理解,凝聚了共识,彰显了务实合作的精神。中韩政策学术对话作为两国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将继续为中韩关系发展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注入新的动力。

参会嘉宾合影
采写:李文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