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与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教授、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法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全球和平发展的意义进行对话。 高文勇教授借用中国“指鹿为马”的典故,指出某些西方国家宣扬的“中国
2024年12月12日小 i 导 读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于1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峰会强调需大幅增加气候资金至万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于2009年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但长期口惠而实不至。在某些国家“开倒车”的同时,中国近年来逐渐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领导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表示,中国在大力
2024年12月11日小 i 导 读 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举行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共同探讨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等前沿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者智慧。 “全球发展倡议”分论坛现场 12月11日下午,“全球高校智库大会”第一场分论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
2024年12月19日小 i 导 读 12月16日是“一带一路”国际日。“一带一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对于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能够发挥不可估量的杠杆作用。 中国环境报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元丰。王元丰表示,共建
2024年12月19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20日,2024鼓岭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主题为“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曾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生生不息》的评论文章。文章以鼓岭的“千年柳杉”作喻,探讨了中美人民友谊在历史长河中的生生不息。 2023年12月6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
2024年12月27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资深学者及专家,围绕全球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展望中美关系发展前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2024年12月31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20日,2024鼓岭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跨越文化差异 传承友谊信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出席并发表演讲,表示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但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赓续中美人民友谊的愿望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在民间交往方面,中方本周已对包括美国在内多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并将继续推出便利举措,促进人员往来与人文交流。 陆慷出席首届鼓岭论坛并发表主旨
2024年12月27日小 i 导 读 近期,叙利亚局势剧变引发全球关注,以穆罕默德·巴希尔为看守总理的叙利亚过渡政府正式接管权力,叙利亚乃至中东的未来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叙利亚政府能否实现稳定治理?极端主义威胁是否会再度抬头?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中心主任朱兆一撰文指出,这一政局突变不仅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还引发了多国对未来局势的深刻担忧。欧美国家虽对阿萨德政权倒台表示欢迎,但对叙利亚新政府的稳定性和
2024年12月24日小 i 导 读 12月25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回顾了中日两国长期的友好交往史,强调了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人文交流成果,同时指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王毅提出扩大人员往来、守正创新交流内涵、营造健康理性民意环境等三点建议,并指出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日方正视历史。最后,他期待双方通过会议深化沟通,推动中日人文交流开辟
2024年12月26日小 i 导 读 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引发全球关注。《海外看世界》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地的54位学者,就特朗普再度当选后的美国政治外交及世界格局等问题各抒己见。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王梓元撰文指出,“孤立主义”倾向将在特朗普对外政策中越发明显,美国将在克制与大国竞争、捍卫国际地位与单边主义之间徘徊不定。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 特朗普
2024年12月25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25日,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达成了十项重要共识,这些共识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国在青少年、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媒体、影视、地方、妇女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202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
2024年12月26日小 i 导 读 2024年12月23日,中国新任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递交国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3日表示,乌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交往合作,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各层级交往,深化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 2024年12月23日,中国新任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递交国书。 马升琨转达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表示被任命为驻乌克兰大使备感荣幸,深感
2024年12月24日小 i 导 读 12月17日,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Prof. Graham Allison)接受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专访,就中美关系、人工智能等问题阐述了他的最新看法。 2023年11月,在中美元首会晤当天,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的特别支持下,凤凰卫视《风云对话》联合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2024年12月20日小 i 导 读 “全球南方”的概念目前风靡全球,然而其形成却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中国非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摩洛哥皇家学院外籍院士李安山撰文探讨了“全球南方”的历史根源、发展脉络、与全球北方的复杂关系以及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同时强调了全球南方国家在抵抗西方霸权、争取国际话语权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中的重要性。 本文刊于《北京大学校报》第1680期,经作者授权转发,注释
2024年12月23日小 i 导 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
2024年12月23日共有 2,17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45 页 当前第 13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