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i 导 读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本文约1400字,读完约5分钟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一、202...
2025-03-07小 i 导 读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美关系、国际合作及科技竞争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并对美方连发五连问,质疑其单边主义和遏华政策的合理性。王毅外长强调,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交融,相互尊重与合作才是正道,而奉行霸权、打压对手最终将伤及自身。中国将继续坚定推进开放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愿同美方共同探索利于双...
2025-03-07小 i 导 读1月中旬,随着TikTok可能将在美国被封禁的消息传出,数百万美国TikTok用户涌入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这次探索让许多“TikTok难民”首次窥见了普通中国青年的生活,证明了中美青年彼此“相似之处多于差异”。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黃裕舜(Brian Wong)撰文认为,青年一代应在中美交流事业中主动作为:可以携手推动全球公益事业,加强学术与教育交流,共同站出来对抗偏见等。小i独家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
2025-03-06小 i 导 读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的公开争吵引发全球关注,而此前美俄高级官员在沙特就乌克兰危机展开会谈,对欧洲盟友的冲击或更为深远。面对美国绕开欧洲、直接与俄罗斯对话的“越顶外交”,欧洲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显现出复杂的外交矛盾。对此,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云撰文指出,欧洲在美俄“越顶外交”下的战略焦虑,其根源不仅在于乌克兰冲突本身,更在于冷战胜利者心态的惯性与欧洲...
2025-03-05小 i 导 读在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备受关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学智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清华⼤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朱松纯的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回顾了人工智能从早期的线图解释到图像分割、图像解译等关键阶段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数据驱动方法在处理复杂物理和社会变量、应对多样化现实场景等方面的局限性...
2025-03-02小 i 导 读中国自主研发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在多语种理解和训练能效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南方”国家重塑技术主权提供了新思路。对此,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史安斌与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郑恩撰文指出,DeepSeek通过创新技术降低训练能耗并采用联邦学习模式,减少对高端芯片和巨型算力池的依赖,挑战了西方国家在AI领域...
2025-02-2811-16 | 王栋:解读中美元首视频会晤 |
12-01 | 王勇:中美混双再续“乒乓外交”佳话 越竞争越需要人民间的友谊 |
11-26 | 王勇:美多数人为啥不认为美国是民主好榜样? |
11-17 | 王勇:中美峰会为何是关键阶段的战略对话? |
03-08 | 贾庆国:线下外交活动今年恢复情况有限 |